下涯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下涯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下涯司法所践行“三服务”,工伤调解双满意
2019-03-13 10:15

【案情简介】

2018年4月,余某受聘于杭州XX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派遣在某公司食堂工作。2018年11月28日,在食堂做早餐和面时,右手卷进绞面机,造成右手臂骨折,化去医药费40000余元,因部分医药费厂方未结清及后续误工等赔偿事宜而起纠纷,伤者本人带家属经常到企业去围堵企业领导。

余某与XX有限公司因工伤赔偿而引发纠纷。双方矛盾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余某工作中造成的工伤的责任划分争议;二是余某部分医药费未付清;三是工伤后XX有限公司应赔偿的金额。

【调解过程】

2019月1月8日,XX有限公司许某申请,下涯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镇调委会)受理此案。因当时,正临近过春节,伤者还在医疗期间,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属本地涉企纠纷,镇调解委会本着为企业更好服务、打造营商环境的要求,马上指定调解人员,进行及时跟踪,关注事态发展。

为防止矛盾在春节期间激化,调解员随时与企业方和伤者保持联系沟通,做好伤者方思想稳控工作,安抚好情绪,引导双方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避免到企业闹事。待伤者余某出院后,在其要求下,展开调解。

于2019年3月5日,当事者双方应邀来到镇调解室,经初步调解查,双方调解诚意存在着明显的出入。伤者余某方感觉自己伤情较严重,想通过伤残鉴定后再来调解;XX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想尽快将这起工伤事件了结,免得当事方经常到公司去围困领导。双方在责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由于伤者方明显缺乏诚意,在问及赔偿金额时,数字明显存在飘虚。虽然双方都到调解现场,双方调解最后结果只能走过场。

镇调解员为了让伤者余某快点消除一些想法,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伤残鉴定中心法医申某的电话,让余某直接与法医通上了电话,余某一边念着出院小结,一边活动着手腕,与法医沟通咨询。通过与法医长达20余分钟的电话咨询,余某态度有一定的好转。经过僵持和调解员不断地重复讲解工伤赔偿标准,讲解类同的一些案例实情,余某和几名亲友态度相继软了下来,静下心坐了下来。

【调解结果】

调解员陈某和翁某感觉调解的“火后”已到,通过背靠背的方法,把双方当事人分开,通过近一个小时的来回穿梭协商,伤者方余某从自己定论的十级伤残标准一口价100000元,逐渐降到了50000元,后经不停地促商与协调,伤者方也越来越理性,开始把话语转到了自己误工及护理天数、到赔偿标准方面来。最后终于静下心来接受按标准赔偿的数额37000元的金额,XX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某念及其为企业员工的份上,另加补余某5000元慰问补偿费用,XX公司对40000余元的医药费全部报销。双方愉悦地签上了赔偿协议当场兑现,并对调解员的调解满意度进行了当众签名评价。

【案例点评】

这是一起典型的工伤赔偿纠纷,此案中的一方为企业。在纠纷发生初期,余某家属不愿通过合法程序解决利益诉求,而是效仿他人采用过激方式闹事,给XX有限公司造成办公生产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希望通过非正常、简单的方法获得高额赔偿。调解员经过不时的沟通和劝解,适时引导到调解的口子上来,调解员不失时机地掌控当事人的情绪和复杂心理,巧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残疾鉴定中心的力量,让其充分认清自己的伤情,去掉幻想和自我假设,少走弯路回到理性。巧用第三方介入、打破砂锅、背靠背等多种调解手段,因势利导,依法依规引导当事人回到正常的调解程序上来,终使该起纠纷得以及时有效化解,确保了企业办公生产秩序正常,伤者得到了满意的赔偿。这一做法值得赞赏和提倡。

调解实践表明,在工伤赔偿纠纷中若只是简单的“和稀泥”调解,往往不能令当事人信服,既容易助长伤者方寻求“大闹大解决”的不良心态和对采取非正当途径维权的盲从和迷信,又会加剧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对抗心理,进一步恶化当地的营商环境,更无法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调解根本目的。近年来为了打造更佳营商环境的氛围下,我们既要在工伤赔偿纠纷中积极维护受伤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环境保驾护航,才能体现出“三服务”(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真谛。站在调处基层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上的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应更多地引导当事人运用理性手段和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力争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基本精神,也才能最终达成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法治根本目标。

(通讯员 明天)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