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分散、道路狭窄、点位不够、思想难转变……这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的通病。面对垃圾分类的刚性要求和居民的柔性需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居民自治+垃圾分类”的模式,让垃圾分类和小区自治融为一体。
新安江街道广兴北路小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80幢居民楼774户,按照每300户设一个分类点位的要求,该小区只能设两个分类投放点。这样一来,最里边的住户倒垃圾来回要走两公里路,这让住户们都发了愁。
小区党支部书记金利娟为了向社区争取多保留一个投放点,承诺了这个点的值守、巡查、劝导工作都由支部自己解决。于是,广兴北路小区开启了业主齐心协力自管自纠自查的模式。
“刚开始分类有点混乱,但经过党员、楼道长的耐心劝导与讲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能做到定点、定时分类投放。”金利娟介绍说,居民为了能减轻值守人员的工作量,在家中就将垃圾分类装袋;有些居民怕分错类,干脆把家里的垃圾筒贴上标签,确保分类无误。
据了解,该小区除了774户住户外,还有3家小吃店、6家饭店、1家外卖店,可想而知每天产生的易腐垃圾有多少。但在支部带领、居民自管下,他们的投放点干净整洁,分类的准确率也很高。
无独有偶,在健安社区城中嘉苑小区,在小区原物业不告而辞、小区失管的情况下,垃圾分类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乱扔的垃圾随处可见。“物业不顶用,那就由业委会临时党支部带着业主自己管!”,在健安社区的带领下,小区临时党支部成员包干楼道,主动上门一户一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要求。临时党支部书记程长生带着小区志愿者,担起分类专管员的角色,他们起早贪黑耐心指导居民分类。有时候,一堆发着恶臭的垃圾放在一个塑料袋里,他们亲自解开袋子,用钳子一样一样进行分类演示。
一段时间下来,居民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慢慢的接受,城中嘉苑居民的垃圾分类有了质的提升。在业委会临时党支部的引导管理下,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经过业委会向街道申请,城中嘉苑小区成为建德市第一个24小时无人值守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小区。
在新安江街道新世纪花园小区,党员干部“亮身份”,垃圾分类“晒文明”,分的好的户头,小区业委会亮出点赞榜,给予小奖励;对于分得不好的,楼栋红管家会同专管员上门提醒指导。在兴溪花园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牵头,党员志愿者齐参与,自己动手建设特殊垃圾堆放点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站,把垃圾分类做的有声有色……
“居民发声,自治发力,服务下沉”,在新安江街道不少老旧小区,“党员带头、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垃圾分类良性运转机制正在形成。“‘居民自治+垃圾分类’的模式,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努力解决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以往的政府包办到现在的共同参与,彰显出的是基层居民自治无穷的力量。”建德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通讯员 郑伟林 王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