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一枚小小芯片,寿昌镇十八桥村的垃圾全程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近日,十八桥村的收集员姬金海开始了垃圾收集工作,每到一户,他将农户门口的两个垃圾桶放到特制的收运车上,进行“一键考核”。在“考核”现场,垃圾桶刚放上称重处,车载系统瞬间完成对“双桶”芯片的自动扫码,车载系统显示屏上就出现了户号识别、称重、拍照、分类判断、数据上传、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动作,根据观察垃圾分类情况,姬金海在屏幕考核栏里选择点击“合格、不合格、空桶”进行评价。
这些数据通过云端技术瞬间被传输到十八桥村村委会内的大数据平台上,村办公楼的显示屏会自动同步显示实际情况。
“每家每户的分类情况,以及全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情况,都能以数据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些从源头收集的数据可实时追溯,以便于精确掌握农户垃圾分类情况,让管理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十八桥村工作人员周小花说,全村实现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后,累计有15户农户接受指导,而且没有再次出现分类错误。
“家门口的垃圾桶绑定一张‘电子身份证’,每次称重,芯片会‘告诉’信息接收设备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监管平台一目了然。”十八桥村村民汪有财说,村民们短期内提高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据统计,十八桥村开展垃圾分类智能化工作,精准指导农户垃圾分类167次,纠正考核误判4次,垃圾分类月平均正确率由原先的81%提高到93%。
(通讯员 梅翠丹 刘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