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标牌、表格、材料……“折腾式指令”变本加厉,基层伤不起
为交足各部门布置的材料、表格,村里每年至少要花3万元复印费,花去村集体年收入的一半……这是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倾诉的烦心事,其中反映出的“折腾式指令”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1 复印机“胃口”大
在中部地区某财力弱县,一位干了25年的村支部书记向半月谈记者倒起苦水。这位书记说,这些年党和国家政策好,以前让人发愁的农民负担、子女教育、看病报销等老问题已大大缓解,“报材料”“填表格”的一摊事倒成了村干部的心病。
这几年,有关表格报送的指令和要求明显多了起来:一是填报种类多,综合治理的、村集体经济的……几乎每项涉农工作都常有上报要求;二是填报要求细,材料要总结到位,字体字号行间距都有明文规定;三是填报标准高,一般都要求一式两份、三份,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报,时间还催得紧,有时上午布置,下午就要报。
“村干部大多是‘泥腿子上岸’,写材料、搞电脑就是‘赶鸭子上架’,这些年没少加夜班。”这位老支书说。
他讲述了一台复印机“吃”掉村集体半年“粮”的故事:村里以前整理材料都是村会计拿到镇上小店去复印,随着上报的材料越来越多,村干部一商量,决定趁着村集体经济还有点钱,买台复印机,一来省点复印费用,二来省得成天往镇上跑。
可没想到这台复印机“胃口”挺大,每年复印的材料、表格如小山一般,光复印纸就要买几十箱,加上买墨盒的钱及设备维修费,一年至少要花3万元。村干部一算吓一跳:村集体一年好不容易才攒6万元,一下子就让复印机“吃”掉一半!
让老支书闹心的事还不止于此。他带着半月谈记者到村里转悠,但见田间地头、村头村尾标牌林立:城建水利部门在村里挖条沟,要村里立一块“此处水深”告示牌;电力、电信部门在村口拉根电线,也要村里立一块“有电危险”警示牌……村干部头顶上“神仙”多,个个得罪不起,一道命令下来,村干部就要花时间、花精力制作各种“有些用处”和“大多没用”的标牌,巴掌大的村子要立二三十块牌子。
“村干部不是哪吒、孙悟空,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七十二变’,成天疲于应付指令,哪里还有精力干正事。”这位老支书说。
2 社区标牌“变身”快
在走访中部地区某中心城区的一些社区居委会时,一位有1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社区干部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社区标牌“变身记”。
在刚刚装饰一新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小楼内,她介绍说,社区日常工作共有45类之多,需要直接打交道的上级部门有20多个,几乎每个部门在社区狭小的办公场所内都要“挂牌设点”。简单点的就挂个牌,复杂点的需要单独腾出小房间作为活动场所,购买活动设施,张贴宣传画、标语,搞一些文化类的装饰品营造氛围,社区办公室墙壁上曾挂过二三十个牌子。
以前,标牌都贴在墙上,上级各部门工作重点和要求一变,牌子内容就得换新的。社区干部只能把原来的标牌铲掉,重新贴牌。久而久之,每面墙壁都留下“伤痕累累”的印记。
办公室装修之后,大伙儿想了个办法:把标牌换成“活动式”抽插标牌,底座固定,名称可以随时更换,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插哪个部门的标牌。
如果只是简单换个牌还好,一些活动场所的装饰墙每次都得请广告公司重新设计制作,一年下来也得花一笔不小的费用。最近,大伙儿从附近社区学来了“新经验”,即改用磁性材料作为宣传栏的底板,再统一设计些通用的艺术造型,如花瓣形、心形等。这样,就算不同部门来检查时,底板也无需更换,只要直接把相关文字和图片换一下就行了,连设计都省了。
“上级部门五花八门的指令和要求多,这些对策也是被逼出来的。”这位社区干部说,多数标牌只是平时挂在那里做做样子,一些场所一年到头也没人去搞活动,纯粹是应付上级检查之用。社区打算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家政、文娱、社区养老等居民需要的服务,反而没有活动场地了。
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地方官僚主义作风没有得到遏制。尤其是行政经费压缩和公车改革之后,一些干部坐在办公室而不深入基层一线,机械地把上级文件层层下达。“指令式”“电话式”办公,造成基层指令接不停,工作没人干。(记者:陈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