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共和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巡礼
2019-08-26 14: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制造大国屹立东方——共和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这是一幅备受瞩目的“制造版图”——

神舟飞天、“蛟龙”探海、高铁飞驰、北斗组网……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

这是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按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900余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入世界前列,从不足到充沛,工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制造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70年砥砺奋进,制造大国正屹立东方。

制造大国步履铿锵

随着最后一根钢轨准确落在清华园隧道的枕木上,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在这条铁路上,我国将实现自动驾驶以及运营、调度、维护等全流程智能化。

“这是世界首次,在350公里时速下模拟一个最好的司机,用算法开出一趟安全、节能、高效的列车。”中铁设计京张高铁信号设计负责人王东方说。

拥有着世界最高运营速度、最长营业里程的中国高铁,今天以其智能化再一次引起全球关注。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报告中指出,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过硬的实力,中国高铁已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发展经验值得别国借鉴。

从零起步、由弱到强,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映照了一国制造的步履铿锵。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工业水平落后百余年。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跨越,是几代人执着追求的目标。

70年弹指而过。今天,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00余倍。我国用7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1949年,鞍钢第一炉铁水奔腾而出;如今,中国已位居全球第一产钢大国;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生产线;如今,中国汽车产量多年蝉联全球第一;

1952年,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如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华夏大地上驰骋;

实现近14亿人口全民通电、将公路延伸至每个偏远角落、4G基站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事实,见证着一个制造大国的巨变。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此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70载光阴奋斗,我国创建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在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产能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工业产品。从加工制造到自主研发,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制造不断向世界展示新姿态。

“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我国工业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中国创造”加速涌现

生产线上百台机器人同步作业,各司其职的机械手流畅衔接,从物料运输到贴片焊接、部件检测、包装交付等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和全程追溯……在联想武汉制造车间,智能化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的认知。

联想移动业务中国区制造高级总监齐岳说,智能化是联想转型的核心。未来,武汉工厂将通过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与消费者的精准对接和质量实时监控。

一个工厂的转型,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变迁。

70年来,从发挥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自主研发、创新突破,由传统依赖人工到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更加高效,产品质量加速提升。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919大飞机……一件件“中国重器”是自主创新的见证;一批批中国品牌逐渐成长,代表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产品不断推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7.8%和48.5%。

“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在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名为《中国创造》的纪录片里,来华采访的外国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创新,不仅是对新兴领域的开拓,更是对传统产业的革命。凭借转型升级,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一键操作,K系列豆浆机可将豆浆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实现智能自洁,不用手洗;将食材放入锅中,选择相应的程序,炒菜机器人就将一盘大餐制作出炉……在九阳展示厅,随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生活的便捷。深耕技术、信息“赋能”,几十年来,九阳从研制一个豆浆机起步,逐步构建智能家电“生态圈”,在竞争激烈的小家电领域闯出一条新路。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今天,我国大多数钢材品种的自给率实现100%,有色金属工业从依赖进口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中国制造天地更加宽广。

“依靠科技驱动,我国制造业正逐步形成新供给能力,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

“制造格局”实现再塑

江南特色的历史街区,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群……浙江杭州艺尚小镇不像一个服装产业集群,更像是旅游景区。这里汇集了数百位设计师,进驻了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面料“图书馆”、“云端”工厂、国际秀场等实现了供应链的共享。将传统的制造优势与数字经济相结合,杭州正向时尚高地转变。

在适宜的土壤里,创新就能迸发强大活力。杭州的变化,恰是中国制造格局变化的缩影。

在深圳,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武汉,有“中国光谷”之称的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在无锡,物联网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涵盖全产业链条……今天,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打破传统,中国制造业全新格局开始显现。

中国制造在变,制造版图一定会变。从20世纪60年代以大小三线建设为中心的地区工业布局大调整,到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从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和振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精准”发力,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新动能不断释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谋局落子”之间,更是释放广阔发展空间。以长江经济带为例,2018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45.7%,相关地区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格局的再塑将有助于中国制造突破瓶颈,加快迈向高质量。”黄利斌说。

70载艰苦奋斗,铸就了中国制造的历史巨变。环顾当下,中国制造既面临新挑战,也拥抱着新机遇。

站在新起点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加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原标题:制造大国屹立东方——共和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巡礼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