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空天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跨昼夜飞行训练见闻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歼-16战机低空训练。(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早春,入夜的某机场被薄薄的雾气包围。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停机坪前,一架架歼-16战机整齐列阵,振翅待飞。
飞机发出的巨大轰鸣声震耳欲聋。座舱里,全副武装的飞行员已经蓄势待发。旁边的机务人员,正忙着和飞行员一起做起飞前最后的检查确认。
“准备就绪!”指挥塔台里,各类值班人员端坐在电脑前紧盯屏幕。随着报告声传来,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下来,只剩下心跳声。
站在旅长蒋佳冀身后,记者第一次现场目睹歼-16战机夜训,不禁感受到浓浓的战斗气息。
“按计划起飞!”18时30分,随着蒋旅长下达的起飞命令,5架战机拖着淡蓝色的尾焰破雾穿云,留下一条条壮丽的航迹。
今天,他们将展开夜间对抗空战训练。
天空,是高远和辽阔的战场。空防,历来是决定一个主权国家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
军队改革调整后,该旅整建制换装歼-16战机,面对新体制、新装备、新使命等多重挑战,他们集智攻关、携手奋进,先后完成高原试飞验证、实弹地靶及夜航训练,参加多兵机种联合演习。
“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在旅史中又增添了光彩的一笔。”旅政委许加平自豪地介绍:“这几年,我们在空军组织的对抗空战比武竞赛中,5人次勇夺‘金头盔’,只有对胜战充满强烈渴望,才能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对此,官兵们感触最深。雪域高原一度是世界航空领域的飞行禁区,然而,这个旅却在高原天空的征战中,书写了许多个“第一”。上世纪70年代初,该旅前身的某飞行团飞行员驾驶着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机进驻雪域高原某机场,开创了空军训练史上的先河,并为后来民航开辟航线蹚出一条路子。
2018年秋,他们驾驶歼-16战机又一次进驻该机场,开展新装备高原性能验证试飞,取得一组组宝贵数据。
军事理论家杜黑曾说,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2011年,时任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参加空军首届“金头盔”比武竞赛,他和战友们大胆创新,凭借着研究摸索出的一系列实战化战法,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蒋佳冀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空军首次颁发的“金头盔”。在后来的两次竞赛中,他又靠着两次战法的突破,两次获得“金头盔”奖,成为空军三夺“金头盔”第一人。去年,他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新大纲推开后,该旅从年初到年尾实战化训练的课目从未间断。2019年新年度开训,他们飞赴大漠戈壁全员普训打靶,通过设置各种实战情景,多次多路多方案攻击,让每名飞行员利用有限的弹药,增加进攻次数,充分体验和验证战法和战机性能。飞行2000余小时的飞行员周振宇告诉记者,现在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全新挑战,不学习、不刻苦就会落后,言语中能感受到他的紧迫感。
话说间,时间已过去20分钟,飞机超低空通场,轰鸣声响彻耳畔。
只见战机极限跃升,然后开始滚转,一次,两次,三次,又转弯急速下降。战机像鹰隼一样翻飞,跃起,盘旋,倒扣,滚转……一系列连贯的战术动作让人目不暇接。
此刻,飞机呼啸着再次飞向空战训练空域,通过战术评估室的实时显示屏,让人感觉到空战对抗的惊心动魄。双方时而侧尾佯攻,时而中距攻击,时而机动摆尾,时而近距缠斗,杀得难解难分,令人眼花缭乱。
已是灯火阑珊,战机呼啸着陆返航,现场举行了简短的飞行讲评后,围绕如何飞得更好、如何制胜空天,飞行员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此景,记者想起一句话:属于奋斗者最好的姿态,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心头有永远的初心。(记者 郭丰宽 李建文 特约记者 杨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