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廖垣
8月6日,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正式公布。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的设计作品“潮涌”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会徽设计方案,并得到中国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同意和允准。
本端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美术学院,带来“潮涌”设计中的细节故事。“与其说是人类的体育盛世,不如说是人类相聚会的文化盛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看来,亚运会会徽的设计首先要让组委会、杭州民众有故事好讲。
“我们创作的思考源头就是来自于传统服饰里的元素——海水江崖。”袁由敏说,从开始概念的形成到视觉形态的组织,再到色彩的调整,最后到字体的完成,总共修改了9次,前前后后经历了3个多月。
袁由敏说,团队成员们进行梳理,世界上有潮水的大江只有两个,一个是亚马逊河,一个是钱塘江,亚马逊河没有太多的人文居住,而杭州自古以来观潮、赏潮就是一种人文奇观,潮水本身与体育健儿弄潮有着连带关系。另外,杭州正处于拥江发展的时代,是杭州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商量,袁由敏和团队成员们一致决定围绕“潮水”展开设计。
“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当然,最初入围的方案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方案有千壤之别。对于“2022”的表达上,原来的线条过于硬朗,中间有许多尖角,这样画面的流动感不那么顺畅,而新方案中把所有的锐角全部消除,全是曲线的方式呈现,“这样潮水翻滚涌动的气势就变得更强。”
据了解,从今年1月份开始,杭州亚组委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4263件征集作品,包括30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设计师。最终,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的设计作品“潮涌”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袁由敏还是G20杭州峰会会标的设计者。“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他这样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20根线条所勾勒的中国桥,简洁、流畅、形象,凸显民族文化清雅的气质,优雅而富有诗意,意蕴殊深又充盈着现代气息。桥因水而生。古桥的线条,离不开西湖的色彩。G20杭州峰会会标以蓝绿渐变的色调,呈现了西湖烟雨朦胧、水天一色的柔和之美,诗意而自然。
【浙江新闻+】
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
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