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进入攻坚期,环保重点区域已在此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基础上,将长江经济带纳入。
据权威人士透露,现在除了二氧化硫、氧化氮作为考核指标,VOC、烟尘、二噁英也作为后期重点。此外,对于排放的监管,从此前单纯的生产环节扩至全流程监控。例如,钢铁行业将包括开采、运输、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来看,石化行业直接限产的不太多。山东、江苏等地有一些企业关停、整改。长江沿线今年力度比较大。”
以常州为例,常州此前下发的《关于调整常州市强制减排重点污染源清单的通知》中,要求钢厂、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停限产50%至100%。其中,省级限产企业106家,市级限产企业多达304家。
“2018年整体环保态势只会更严。”上述人士介绍,现在的超低排放标准比前期标准严一倍,甚至比国际准则更严。同时,今年还将对重点区域城市进行排名,实行问责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并不是重点限制区域的关中地区,也首次对石油化工、煤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夏季错时错峰生产措施。
《陕西省2018年错峰生产实施方案》显示,从6月1日到8月31日,关中地区石油化工行业实施限产20%左右,煤化工、焦化行业分别实施限产15%和20%左右,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行业实施限产30%左右;表面涂装(含汽修)、包装印刷行业实施错时生产。方案同时规定,冬季,关中地区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石膏板、保温耐火材料、防水材料等建材行业全部实施停产;钢铁、焦化产能限产30%左右。
除日常限产外,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也进入深水区。日前下发的《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目录。加快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到2020年,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力争率先完成。其中,重点流域包括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
据了解,在过去的几个月,工信部相关领导及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工作组对安徽、江苏、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沿江省份的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进行了督导调研,多省制定了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分别按照异地搬迁、就地改造和关闭退出提出了企业名单,制定了工作进度表,配套了相关政策措施。
但还存在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政策供给不足、大企业搬迁协调难度大、部分地区工业“三废”问题突出等问题。
下半年,工信部将强化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督导督查,争取重新启动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将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督导工作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年底前对地方搬迁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2018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同时,督促各地深入研究“一企一策”,提出国家、省级层面重点难点项目清单,加强对大企业特别是央企搬迁项目的协调推进,建立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统计调度,建立通报制度。
同时,争取将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纳入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并适时扩大资金规模和增加导向性项目合作银行数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搬迁改造产业基金。此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工艺技术,鼓励企业退出传统低附加值产品,转向发展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接能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表示,钢铁行业2018年的重点是去杠杆、去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环保是提升产业集中度的重要一环。石洪卫预计,2018年钢铁工业环保领域投资将进一步加大,而督查和限产将继续倒逼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指出,下半年,环保约束、安全生产等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夏、冬两季错峰生产和消减煤炭任务开始实施,煤矿和危化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将会加大,全省24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部分将于下半年启动。经初步测算,仅错峰生产将影响全年工业总产值约580亿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约2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工业增速将有所回落,工业稳增长任务艰巨。(记者 王璐 梁倩)
原标题:长江经济带纳入环保重点区域 高排放产业频遭限产或搬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