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你理了短发的照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你能驰援武汉,我很骄傲。”宁波大学医学院教授张莉娜和她援鄂弟子潘劲之间的“家书”,让闻者动容……新学期以来,在我省高校的思政课上,“抗疫”已成为重要主题之一。
9月29日,第八届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举行。参赛教师围绕战“疫”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战“疫”中的文化自信、后疫情时代的民生等主题,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进行了有温度有力量的教学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宣传教育,激励广大学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知识、成长成才。
思政课只有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我省各高校主动作为,利用充满正能量的抗疫成果推进学校思政教育,打出了一套给力的“组合拳”,把思政课打造成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项淑芳给近200名学生上了一节来自战疫一线的思政课。
抗疫事迹 汇集成册
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我省一些高校把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和事迹汇集成册,作为思政课的重要教材。
疫情防控中,温州医科大学凭借医学专业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在打赢温州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校把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进行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春天的卫士》。全书既叙述了抗疫关键时刻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勇敢作为,也以时间为主线讲述援鄂一线和温州“战场”的感人故事。同时,教材还汇集了师生在此次疫情中的感悟和一线医护人员对学子的寄语。据了解,《春天的卫士》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呈现,纸质版面向师生发放,作为温州医科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教材;电子版则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和媒体推送,覆盖面更广,受众人数更多,持续引导教育广大师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浙江师范大学梳理了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提炼思政育人元素,编写了《课程思政抗疫案例汇编》,作为全校师生的思政课教材。教材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胜疫情重要讲话摘编、最美中国人篇、人类命运共同体篇等7个章节,用鲜活的抗疫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效率。
抗疫故事 深入课堂
“村口24小时排查、两班倒,一个关卡由两到三人值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徐艳老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讲了该院学生徐思妍的故事。今年2月2日,当徐思妍所在的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山西村需要人手加强疫情防控时,她主动请缨,成为乡村防疫的一名“守门人”。徐艳说:“疫情推动了思政课改革,我们要更加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等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除了思政课,我省高校不少专业课程也把抗疫故事和精神积极融入课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
“我知道,能够作为省疾控中心驰援武汉小分队的一员,你一定是最优秀的,作为你的老师,我由衷地为拥有你这样优秀的学生而骄傲。”宁波大学医学院教授张莉娜在讲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课时,融入了弟子潘劲可歌可泣的逆行抗疫故事。被身边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的学生们,不但上课时异常专注,课后还追着老师讨论交流。
抗疫展览 直击人心
除了编写教材、优化课程,各高校还通过举办各类展览、邀请先进抗疫人物进课堂和学生面对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抗疫精神。
温州医科大学在校史馆专门建设了抗击疫情主题展示厅,通过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示该校与疫情斗争的故事。今年新生入学第一课的始业教育就是参观展示厅,借此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医者仁心。
浙江农林大学则邀请援鄂医生护士、青少年爱国主义宣讲团成员等举办专题报告会,弘扬抗疫精神;上学期开始,中国计量大学持续开设“仲夏已清和”——抗疫图片展,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样的爱国主义思政课。
一系列融合抗疫鲜活案例的思政课程深受我省高校学生的欢迎。在抗疫斗争中,千千万万个凡人挺身而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给同学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共鸣。浙江农林大学大三学生朱华盛说:“以前上思政理论课,往往理论多案例少。现在,思政课增加了很多抗击疫情先进人物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对于促进我们理解理论知识,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志山说,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生动案例,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教材。学校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把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晓蓉 纪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