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世琪)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动脉,一头连着城乡居民日常消费,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市场主体经历了从“失活”到“复苏”。当下,随着企业车间里的生产线逐渐恢复运转,街头巷尾小店的伙计恢复往日的忙碌,浙江经济逐渐恢复元气。经济运行在3月份全面回升,734.9万户市场主体功不可没。
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发展的希望。一季度全省上下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势在必赢的市场主体保卫战。
疫情是有为政府成色的“试金石”。疫情发生后,浙江以时不我待的气势频频出手,帮扶市场主体。
省级层面出台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十条”;于全国率先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制定出台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十六条”。地方上,为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湖八条”、椒江“惠十条”先后出台……
没有“蜻蜓点水”,杜绝“撒胡椒面”,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点穴式”的精准帮扶,人、物、钱,缺什么就帮什么。以融资为例,一季度,全省贷款新增8329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52.7%;3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长17%,增速居沿海主要省市首位。
存量显示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底蕴,增量则反映出活力和后劲。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新动能的涌现尤其令人振奋。疫情没有放缓浙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步伐,准入准营门槛进一步降低。“证照分离”改革迈入全覆盖实施阶段。一季度,浙江新设市场主体22.2万户。
好风凭借力。在政府之手的呵护下,浙江的市场主体也都鼓足发展劲头,撸起袖子应对“非常态”。
天能集团用11份复工证明为中小微配套企业背书,促成产业链全面复工,2月底便拉满产能。自上而下,齐心协力,浙江市场主体在重压之下展现出的生命力尽在其中。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市场主体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各显其能。义乌国际商贸城个体户黄鲜平试水直播,开拓销售新渠道;“云柜姐”“云健身教练”让几近停摆的行业有了生机。这些创新举措打通了消费通路,一季度,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7849亿元,同比下降1.5%,好于全国;3月消费降幅有所收窄。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表示,在浙江,政府政策的加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闭环,这让疫情下的浙江保持着经济发展的活力。
向好的趋势中也有隐忧。一季度,各类市场主体都在增长,但增速却低于同期。前路仍然困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环境。
眼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市场主体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政府施策应及时从强势扶持转向积极引导,做好“守夜人”。一方面,应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优化升级和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在精准施策的同时把握新基建、新业态、新消费等新增长点、增长极,培育更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市场主体。
原标题:保市场主体 促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