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小易 通讯员 江歆 韦余东)不到3天时间,在全国省疾控层面分离出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率先在省内开通新冠肺炎咨询热线;建立全国首个上线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在全国首次建立生物安全样本追溯系统……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跑出了“浙江速度”。
日前,该中心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齐心协力,精准施策。在这场战役中,省疾控中心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体现了省级疾控应有的预判力、执行力、责任感。
去年12月31日,在获悉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相关疫情后,省疾控中心立即加强对全省流感哨点监测和武汉疫情舆情监测,开展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会商,紧急采购防疫应急物品。1月14日,省疾控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应急响应。
“我是党员团员,我先上!”疫情暴发第一时间,省疾控中心党委向全中心党团员发出倡议书,242名党团员主动请缨参加应急处置工作,123名专业技术人员报名驰援湖北,102人次退掉春节回老家的机票火车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最短时间内建起疫情处置、监测、研判,以及技术指导、病毒检测、健康宣教、后勤保障、热线咨询全流程全闭环的“战时”运行机制,以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我间接接触过武汉来的人,现在有点发烧,需要去医院吗?”1月24日,浙江省率先开通24小时防控新冠肺炎咨询热线。一句句暖心的慰问、细心的科普,融化着电话另一头的焦虑。“我们单位在1月21日就全面取消了春节假期,主要科室200多人都来上班了。有位同事老家在山西,回到家睡了一晚,早上喝了一碗妈妈烧的粥,就赶回来支援了。”省疾控中心热线咨询组组长黄学敏说。
马不停蹄,风雨兼程。疫情暴发之初,中心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检测团队,整个微生物实验室的全体人员满负荷运转。一份份样本随着运送车辆从全省各地被送到省疾控中心,为了尽快确认病例,工作人员一扎进实验室做核酸检测就是四五个小时,确保患者样本当天送达、当日复核检测完毕。
春节前,省疾控中心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茅海燕就全身心投入到微生物安全防护三级(P3)实验室。实验室3个核心区域满负荷运转分离毒株,1月24日,仅仅花了两天半时间,中心就分离出省疾控层面首个新冠病毒毒株。
此外,省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对各地市进行实验室检测技术与生物安全防护培训,对全省疾控系统开展防控技术培训2次,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5800余人全部投入到防控一线工作,全省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疾控机构达70家。
“战斗在一线,是我们疾控人的担当。”2月初,中心副主任、省传染病疫苗与预防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健敏,带领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浙江)成员7人组成的3个小组,赴温州等疫情重点地区进行防控工作指导。
技术创新,走在前列。目前,省疾控中心实现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省级疾控中心分离到病毒和获得全基因序列的单位;第一个建立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单位,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第一个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生物安全样本追溯系统的单位,实现了新冠病毒样本从申请、运输、交接全过程的全程动态跟踪,确保标本转运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同时,省疾控中心也实现了两个“创新”:创新性地设立传播力指数开展疫情研判;创新性地研制浙江省县域疫情风险地图(五色图)进行评估,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截至2月23日,省疾控中心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35例,分离出毒株15株,用于疫苗研制、药物研发、快速诊断试剂生产;完成2860余份标本检测任务;中心先后派出3名院感控制专家、4名检测专家、15名流行病学专家和2名应急车辆驾驶员分赴湖北武汉、荆州、荆门,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共计8批次24人赴鄂支援;累计派出应急小分队53组共157人次赴全省各地调查处置疫情;累计接听24小时热线咨询热线9017个,为群众答疑解惑;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手册》《新冠肺炎防控企业返岗返工防护手册》,为老百姓及企业复工提供防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