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昌镇在以“一村一策”基层治理促进脱贫攻坚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克服瓶颈,建立健全先富帮后富、助推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让全镇23个村全部摘掉“贫困帽”,实现共富路上“不漏一户”。日前,记者走进寿昌镇西门村和山峰村,探寻他们的“共富”密码。
西门村位于寿昌江艾溪北岸,是寿昌集镇的西大门,借助寿昌集镇主街业态调整的契机,充分发挥“物业经济”底蕴,先后把老农贸市场、沿街老旧房屋改造成可出租的经营性商铺,迎接建德三院和寿昌一小迁建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租金收入,反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还欠下不少债务。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村里要发展,就必须结合开发区、寿昌镇的总体经济发展来谋划,才能够打好‘翻身仗’。”寿昌镇西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建良告诉记者。
去年,西门村积极配合寿昌集镇“909”夜街的打造,不仅为村集体又添一笔收入,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当起“新房东”或经营户,老街坊茶馆成为了打通百姓议事途径的民生窗口,红色商铺成了志愿者全年无休的服务之家。目前,西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0万元,丰厚的“物业经济”收入是村民团结办事的成果,也为村级福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每年为村民购买意外保险、提供650元的超市卡,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补助津贴,去年疫情期间还给每位村民发放了2000元生活补助。汪建良表示,接下来,村里将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做好乡村善治文章,带动村民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如今,西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活村、“物业经济”强村、“夜经济”发展富村。同样,寿昌镇山峰村也正在成为人人羡慕的人居环境靓村、内生动力强村、农旅产业富村,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不断迈进。
山峰村原来是一个经济薄弱村,通过打造美丽乡村,以“三大革命”为抓手提升村容村貌,进行美丽庭院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重抓产业创新,引项目、活土地,打出了“田园三分土,江畔自在居”的乡村旅游品牌。
据山峰村妇女委员汪卫珍介绍,光伏项目的建设,还有通过土地流转打造农业精品园以及高田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都为村里增加了收入。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山峰村又进行了农旅项目——十里寿昌江EPC的项目建设。
得益于山峰村独特的地理位置,5.97公里的绿道贯穿全村,十里寿昌江EPC项目的建设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寿昌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赵旋说:“依托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山峰村紧抓十里寿昌江农村综合改革建设项目的契机,挖掘村庄自身山水林田湖的资源,发展农文旅商结合项目大有可为,将为打造十里寿昌江农文旅商产业经济带发挥积极作用。”
在睦府农业精品生态园里,多彩圣女果正值佳期,采摘游客纷至沓来。山峰村的低收入农户能在家门口就业、学习,也带动了本地农户从基础粮油种植向现代果蔬种植的转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短短四年间,山峰村从一个无名村落,向山水美、人民富、产业丰的发展方向阔步迈进。
据赵旋介绍,寿昌镇探索土地三权分置搭建产业平台,使农户的荒田荒地实现每年不少于600元的土地租金,实现了农文旅产业的开发。目前,寿昌镇农业精品生态园已经有7个村以资金资源的方式入股产业平台,实现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这充分地发挥了农业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农民身份的转型,其中在农业精品园上班的山峰村农民每月收入就达到4500元。
依托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寿昌镇在不断优化提升农旅产业的同时,将航空产业、温泉康养产业和千年古镇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后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根本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落脚点在三农,主战场在农业农村。只有切实从基层出发,把落点放回基层,才能真正实现“不漏一户”的共同富裕。
(记者 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