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永荣
有句口头禅:“有病上医院。”但在1949年前,老百姓有几人能上医院治病?
我老家在建德市寿昌镇,以前是县城所在地。战争时期有一家医治伤兵的临时诊所,后改为县卫生所,共有医疗人员6人,治疗内科、五官科常见疾病,做外伤缝合等小手术。
那年,我爷爷得了肺脓肿,病重后找些草药服用,但于事无补,三个月后离世,年仅四十岁。
听说,我爷爷长很儒雅,一副书生的模样。小时读书仅一年,因家中贫困而辍学。他对文学极有天赋,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进行四大名著的研究。本想著书立说,可惜未能如愿。他临终前说过,没有继续文学研究是他最大的憾事。
1971年,我父亲五十岁,也得了肺脓肿,住进寿昌镇医院。那时缺医少药。医生开出红霉素,医院却没有药,后经多方查找,终于在外地找到了。治愈后,父亲联想到去世的爷爷,对祖国医学的进步由衷地感叹。为了回报社会,他勤奋工作,当选为建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退休后,任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尽心尽力地为居民服务。终年90岁。
2013年,我肩膀疼痛,认为是肩周炎,在服用六颗止痛片没效果后,被确诊为淋巴瘤四期,癌症晚期。
爷爷和父亲,他们得的是肺脓肿,而我得的是绝症,万幸的是医疗条件今非昔比。
我在上海化疗时用了先进的靶向治疗,我相信当前医学技术能创造奇迹,并没有太多悲观失望,而是联想爷爷的遗愿和我自己几十年未圆的文学梦。
我读书时语文成绩不错,作文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在班里宣读,曾萌发过今后当作家的念头。后来分配在铁路工务段工作,我从最艰苦的线路工干起,历任班长、工长、领工员。在铁路工作期间,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我深感责任重大,做梦都是火车翻车出事故,只能把文学创作的愿望放在心底。
学习文学创作,既为实现当年初衷和继承爷爷的遗愿,也是抵御病魔的精神力量。我开始了边治病边创作古诗词的过程,2014年底,我鼓足勇气,把自己的作品投到《中华辞赋》杂志,没想到很快发表了,我的信心大增,创作热情高涨。
正当我努力跋涉在圆梦征途上时,2016年7月,我再次病倒,并在上海做了脊椎手术。当时我的手脚都不能自如活动,然而身体的病痛并未阻止我追求梦想,我不仅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努力拓宽自己的文学道路。身体好转后,我尝试创作各种文体,并积极向全国各地报刊杂志投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以来,我在国内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作品,并获得了好几个征文奖项,先后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小说学会、浙江诗词楹联学会、杭州市作家协会。
病魔没有就这样放过我,今年六月份,数次昏眩,经过住院输血等治疗,逐渐恢复正常。
不避讳地讲,假如我还是处于爷爷那时医疗条件,我也许死了N次了;如果还是处于我父亲那时的医疗条件,我也难过生死关。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患难之中见真情。我要衷心感谢社会各级组织对我的关爱,为我提供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
几年来,亲友、单位和社区,一直给我鼓励并寄予期望。今年,建德市委组织部还送来了慰问金。我已经退休了,原铁路单位领导勉励我养好病到关工委工作。这一切,让我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倘若爷爷和父亲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我的境遇感到欣慰,也一定会为我国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而感到骄傲。我想,我的求医经历是祖国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缩影吧!
爷爷、父亲,你们知道吗?2015年,寿昌镇有医疗卫生机构已达25个,专业卫生人员3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人,年完成诊疗24.51万人次。建德市有医疗卫生机构达401个,专业卫生人员2648人,病床1992张,老百姓有病上医院早已习以为常。
爷爷、父亲,你们知道吗?截至去年底,建德市人均预期寿命为81.74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高到了77岁。
爷爷、父亲,你们知道吗?妈妈95岁高龄了,还是和以前一样吃斋念佛。不过,以前祈祷的是全家无病无灾,衣食无忧;现在她念叨的是子孙奋发向上,报效祖国。
还有,父亲,您知道吗?您的孙女芬芬考取了温州医科大学,后来到建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现在随夫到深圳,按照您的遗愿,她继续从事医疗事业,回馈和报答社会。
爷爷、父亲,你们一定会知道!我会继续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发挥余生的光和热。你们众多的子孙后代,也一定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注: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