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弘扬拆违治水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务实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2亿元,分别增长6%和7.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102元和20033元,分别增长8.5%和9.5%。
2015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加快优化。
工业结构转优提质。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两化融合”发展道路。奥立达电梯、通用防火门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顺利投产,农夫山泉四期、致中和搬迁等食品饮料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晶科电力投产并网。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建业化工完成搬迁,IFF、新安化工白南山区块搬迁等项目有力推进。新安江科技城科创、众创、电商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新增孵化器入孵企业15家,文创园入驻企业84家。“四换三名”工程成效凸显,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27个,“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个,新增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增杭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著名商标9个;新增个转企219家。现代服务业蹄疾步稳。全域旅游发展“13530”工程有力推进,大慈岩全域旅游先行区加快建设,国有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启动大新安江5A级景区创建。全年接待游客75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旅游总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28.1%。“三江两岸”北线绿道、江干·新安江旅游休闲特色街、三江口水上运动中心投入使用,开元芳草地乌石滩主题酒店项目落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首家“支付宝+县域服务”试点城市和省内第四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市)。浙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挂牌,中国网库、杭之美等大型平台企业成功入驻。盛德国际广场、大慈岩商贸城等重大商贸综合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现代农业强基增效。航头现代农业综合区完善提升,三都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粮食功能区和旱粮功能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着力打造建德果蔬乐园品牌,成功推出瑞德火龙果、维好多猕猴桃等8个采摘基地。实施草莓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放心草莓工程,“海峡两岸”草莓产业园开园运营,成功跻身全国首批9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之列。兰花产业示范区基本建成,“邮乐网建德馆·果蔬乐园”上线运行。
一年来,我们坚持投入导向,发展后劲继续增强。
有效投入创下新高。深化市领导“六个领衔”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综合项目、工业项目推进协调制度,积极开展“五大竞赛”,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工业投资67.3亿元,同比增长12.5%;50个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5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额、重点项目开工率均创历史新高。工业平台提质扩容。航空小镇获杭州市批复,千岛湖通用机场扩建项目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高新园区完成产业园战略规划,产业承接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各类工业平台全年累计平整土地1932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零地技改”13.3亿元,盘活存量工业用地871亩、厂房21.5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71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强化“以企引企、以民引外”,全年新引进项目122个,实际到位内资71.4亿元,同比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人福医药、东方雨虹、新马电梯科创园、浙西数据中心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好高”项目签约落地。引进快到网“互联网+”物流项目,拓展物流运输新业态。要素保障得到强化。用地需求有效保障。完成土地开发2700亩,建设用地复垦600亩,立项垦造水田143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71亩。资金需求有力保障。探索推行PPP模式,设立3亿元政府产业基金,新增科技银行贷款8635万元,解决企业续贷100多亿元;实施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扶持政策,三耐环保科技、隆源环境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人才需求创新保障。出台人才新政,启动人才生态示范区创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707名。
一年来,我们坚持常态长效,专项工作保持领先。
“五水共治”保鼎争先。重点抓好治污水工程,持续深化“两覆盖”,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提标工程,乾潭、大洋、莲花污水处理厂和五马洲电镀废水集中处理工程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城乡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快“两转型”,基本完成化工、电镀行业整治和电镀产业生态园区、杭州市第二固废处置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开展清水治污·环境整治“零点行动”85次。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市205条主要河道Ⅲ类及以上水质达96%。创建成为2015年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实施保供水工程,有效解决4.05万名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三改一拆”纵深推进。全年完成“三改”面积51.7万平方米,三年累计完成205.01万平方米;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053处、44.6万平方米,三年累计拆除26135处、446.55万平方米;拆后土地综合利用率达到90.4%,全市违法耕占比控制在2%以内。继获2014度浙江省“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后,又于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杭州市级“无违建市”创建工作初验。“四边三化”深入实施。突出“两路两侧”年度整治重点,完成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发现的问题点位整治50处,完成自查自纠问题点位整治1228处,“森林走进城市,城市融入森林”宜居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江城品质稳步提升。坚持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加快建设并重。府前路东侧麻园地块、新安江铁路货场东侧地块征收创造新速度。完成环城北路罗桐埠至新建路段改建。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形象初显,洋安、洋溪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江滨公园洋安段景观及配套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交通治堵取得实效,新增停车位325个,新增公交车10辆,更新出租车100辆。中心镇建设初具规模。乾潭小城市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商会大厦主体工程竣工。寿昌新城初具形象,城镇功能持续提升。梅城新城安置房一期交付使用,古城墙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大同府东区块城镇综合体开工建设,商贸中心交付使用。美丽乡村频现亮点。完成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精品线路等建设项目237个,荣获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实施区市协作项目23个,到位协作资金1.4亿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杭黄铁路建设如期推进,23省道改建工程开工建设,铁路货场迁建工程主货场即将启用,杭新景高速大二期、安钦线改造工程建成通车,320国道路面大中修工程竣工,新客运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寿昌江小江溪至童家溪段河道治理、梅城大坝加固二期主体工程建设。110千伏更楼变、南三线、南洋线输电线路建成运行。生态建设措施得力。统筹推进大气防治,淘汰和改造高污染燃料小锅炉328台,完成率居全省前列;黄标车淘汰工作在杭州市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省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53个村和57个村分别被命名为杭州市级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村。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集中财力优先保障社会民生,社会事业和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达81.5%。城乡低(残)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保扩面稳步推进。便民金融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2%以内。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4600”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326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3018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10户。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大同、寿昌等5家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66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11万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通过省级验收。寿昌中学学生公寓、更楼小学、乾潭中心幼儿园等项目落成。卫生惠民持续推进,市中医院、市二医院、市四医院改扩建工程有序实施,妇保院迁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新建26家农村文化礼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创建成为“全国健身球操之乡”、“全国柔力球之乡”。社会和谐巩固提升。“平安建德”深入创建,“六五”普法考核验收顺利通过,“一网三中心”规范整合,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1.72%。设立社区矫正困难帮扶基金,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杨村桥司法所创建成为杭州市唯一的全国模范司法所。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深化校园及周边等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整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安江农贸市场被评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矿山、消防、地质灾害、危化品隐患治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可控。
一年来,我们坚持务实为民,行政效能不断增强。
行政改革深入推行。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实行工业投资项目零土地不再审批制度。筹建行政服务中心乾潭分中心,组建5个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完成国有林场和林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全省现代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县。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证照合一”、“五证合一”及“一照一码”顺利实施。完成大慈岩镇农村产权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市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全覆盖。法治建设全面深化。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乡镇(街道)、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新提高。施政能力有效提升。“十三五”规划编制扎实开展,“多规融合”有序推进,被列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县市。创新路径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实施开源增收项目,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实行全口径政府预算,全面启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推行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调整优化债务存量规模和结构,全年节约财务成本2.1亿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持续深化。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实现全覆盖,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十二五”工作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招商引资实到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4%、25.8%,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7%、12%,三次产业比由11︰57︰32优化到9︰55︰36。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五年中,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被认定省级新产品362个,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9.9个百分点。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效扩大,"一区一园"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政府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深入推进。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初具雏形。坚持以拆违治水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域生态环境整治,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省“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捧获全省首批治水优秀县(市)“大禹鼎”。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持续向好。全市共投入11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占五年财政总支出的79%,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卫生强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12%。
“十三五”政府工作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两富、两美”要求,主动对接杭州“两区”“两会”,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坚持以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服务业兴市”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前实现“四翻番”、力争跨入百强县。
2016年发展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5%;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自营出口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
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定不移优结构,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做强工业,做特三产,做精农业。
二、坚定不移增活力,努力集聚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速创新驱动,深化要素改革,发展开放经济。
三、坚定不移扩投入,努力增强实体支撑新能量
打造平台扩大投入,推进项目扩大投入。
四、坚定不移促统筹,努力优化城乡发展新环境
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位,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乘势而为完善基础设施。
五、坚定不移强协调,努力确保社会事业新跨越
提升文体事业水平,提升教育均衡水平,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六、坚定不移惠民生,努力追求共享发展新境界
拓宽致富渠道富民,完善社会保障惠民,创新社会管理利民。,办好实事工程为民。
七、坚定不移提素质,努力呈现自身建设新风貌
以紧的态度立说立行,以高的标准争先进位,以严的作风担当作为,以快的效率强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