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徐振红的时候,他撑着一把雨伞站在路口。戴着黑框眼镜的他有点腼腆,和我们交谈时有点紧张,不停地在搓手掌。把记者迎进家门后,便开始忙活起来。
毕业于新安江中学的徐振红,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38分,高出第二批(理科)本科录取分数线118分,填报了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二本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对很多考生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像是进入象牙塔的一张“通行证”。但对徐振红而言,它更像是一张沉甸甸的“催款单”,高昂的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徐振红哥哥家的红色砖瓦房还未粉刷,旁边有两间用空心砖搭的小屋,他和父母便住在这里。这个家主要的经济收入就靠父亲徐利根就近打打零工,干的都是体力活,一天120元左右,但不是天天都有活干,没有活干的时候几乎是零收入。2007年时,徐利根不慎从十几米高的烟囱上摔下,近年来,又因肾结石动手术,花了不少钱,用徐振红的话来说就是“这些年打零工赚的钱还不够看病的。”母亲罗雪云也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操持家务。哥哥一家在杭州打工,二三千一个月,也只能勉强生活。
知道家里的困难,懂事的徐振红高考完后便前往杭州的工厂里做劳务工,为自己攒点学费。在那里,徐振红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晚上7点半才能下班,回到宿舍都快9点了。忙碌的同时也收获满满。徐振红和一些大一大二学生住在一起,空闲时常常聊起那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这也让徐振红向往不已,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上大学的梦想。
上高中时,徐振红每个月只有400块钱生活费。“我去学校,他周围的同学都说振红在学校吃得很艰苦,基本上都吃素菜,没怎么看他买过肉。后来我问他,他说:‘吃差点、穿差点,这都没关系,只要吃饱饭,有书读就行。”说到这,母亲罗雪云眼眶里泪水直打转。
目前,除去徐振红打工赚的一千多块钱,还差四五千元才能凑齐第一年的学费。徐振红说,实在拿不出钱,只能去助学贷款,毕业以后自己慢慢还,无论过得再艰难,也一定要上大学。
(见习记者 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