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新安江街道为提升壮大老年服务队伍的建设,专门公开招聘一批公益性岗位的助老员。李培春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一名助老员,走进了社区,来到老年人身边,来到困难家庭和特殊人群身边。陪老人唠嗑、帮老人解决困难……这些看似烦杂的活,李培春用心地服务着。
李培春第一次走进广兴北路老郑的家,一个20来平米的斗室,放着床、柜、桌还砌有上厕所的坐坑,老人身上挂着排尿袋。老人让李培春心生怜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一个劲地摇头让我走。”李培春说老人开始是很排斥外人的。“我就坐下来,和他聊起天,从问他的病情到问起他的过去,一说起过去,老人就津津乐道起来,老人说起打仗去四川的情景时,我正好是四川人,有了共同点,我们就这样走近了。”从那以后李培春把老郑列入重点走访对象,两三天去一趟,帮老人做些家务活。李培春说,印象最深的是寒潮来袭那天,她去老人家,老人看着她的脚关切的说:“小李啊,你脚冷不冷?快进屋里来,”老人反过来关心她,李培春湿润了眼眶。
过完年,李培春再次上门,敲了很长时间也没人开门,李培春担心起来,回来后就四下打听,后来得到消息:老人因病严重被他的一个旧友接到村里去照顾了,每天会去医院换尿袋。李培春随即赶到医院,在医院找到了老郑。核实了老人的生活状况,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有一种形容最好的夫妻叫“虾公”夫妻,意思是老到背弓的时候还在一起。健康北路的郑大爷两夫妻就是这么一对。现在两老一个85岁一个86岁,而且郑大爷严重弓腰驼背,行动上很不方便。两老几乎不下楼,李培春的到来让两老十分欢喜。有太阳的日子李培春给他们晒晒被子,大冬天的她又代表社区为老人送去围巾。特别是去年的一场寒冬,气温极低,老人家水管破裂断了水,李培春把老人家里大大小小能装水的桶,都装满了水。后来自来水公司上门维修,为给维修人员引路,室外零下好几度她一直在路口等待……直到老人家正常通水才离开。
新安东路的朱阿姨最迫切的愿望是自己活得比孩子长,能一辈子照顾女儿。朱阿姨现年81岁,10年前丈夫去世,家有精神残疾的女儿,现已55岁,朱阿姨教师退休,李培春说,朱阿姨身体还算可以,经济上也不缺钱,她倒是精神上挺孤独的。每次去,朱阿姨有说不完的话,“我话也插不进,就是耐心的听,”在李培春看来,辖区内从经济条件上来说,特别困难的家庭很少,但他们往往精神需求很大,因此,李培春每次去老人家里走访,经常一待就是半天。前几天,朱阿姨又“有求”于她,让李培春去给她女儿剪个头发。
李培春手上的走访对象目前共有24户,重点关注对象是15户,对重点关注对象她计划两三天上门一次。平日里她每天在小区“转悠”,有时虽没入门,但她也会在窗口探望,确保老人生活正常;对于有保姆照顾的孤老,她计划半个月上门探望,问问有无需求,然后主动为他们提供切实需要的照顾服务,比如买菜、理发……,即便没有需求,问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她觉得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的安慰。但半年来,李培春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老人提出来到福利院要一个床位、想住经济适用房……根本插不上手。
那天,李培春回社区一脸的开心,健康北路的空巢老人夏老师提出来的报刊箱因为没有雨篷遮挡报纸经常淋湿,她跑了邮政部门好几趟,现在终于上门安装了。“老人提出来的事,如果没有做成,下次再去我总觉得不好意思”,这也是李培春在服务老人过程中认为尴尬的事。
(通讯员 姜紫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