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基层的卫生整治、夜间巡逻等志愿服务,社区里的男同胞可谓是大显身手,而一说起社区的文体社团服务,男同胞的身影几乎就消失得了无踪影。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在市级以上较重要的各类文体比赛中,都有一项事先设置的不成文“游戏”规则——男同胞参与文体队伍的人数比例成为综合加分的依据之一!于是,活跃在文体社团的男同胞在社区里都被赋予了一个时尚的称谓——男宝宝。而在我们的罗桐社区,也有不少这样的男宝宝们,他们在为老服务组织——社区的“乐龄俱乐部”里挑了大梁,在和谐建设中发挥着先锋作用,他们为推进基层文化繁荣、服务社会发展努力奉献着。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来共同感受几位男同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的模范引领作用。
吴阿古——家喻户晓的“老”明星
一提起罗桐社区的退休老党员吴阿古,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没人不晓!你要问我他凭啥这么牛?他可是建德婺剧团的老书记、最早的婺剧当家人之一!72岁的他在社区发挥着党员的模范作用,细心照顾老邻居施大妈,腰间随时挂着的一串钥匙,不仅可以打开施大妈的家门,也打开了施大妈的心门。他每天和爱人一起上门去看望她,代腿脚不便且独居的大妈买菜做家务,十几年如一日不求回报地忙碌着。而他那几十年的婺剧演出功底让这座小城的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们不得不喜欢他:从几十年前扮演《状元与乞丐》中教子无方的花实,到《三请樊梨花》中扮演幽默搞笑的程咬金,再从《宏碧缘》中的花花公子栾一凡的角色,到现正在社区排练的《秦香莲》中扮演公道正派的王延龄,他那转身一甩腾空翻跃惟妙惟肖的表演风格和永远一幅喜剧色彩的脸谱,让人瞧得津津有味又释怀大笑!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和近千场的演出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感悟和收获,身为“浙西名丑”的他,还经常被邀请前往杭州、金华、福建等多地作表演,他的“粉丝”也从国内扩展至了国外。不论名气有多大,他始终也记得自己是名社区的党员,退休后的他更是把罗桐社区当成了家——走到哪儿都竖着大拇指夸社区好,瞧见了谁都说建德婺剧水平高。几年前,基层社团组织换届,他还被罗桐的居民们推选为了社区老年协会理事,“走马上任”三把火的他更是尽心竭力发挥先锋作用,为推动基层文化作奉献——他编排表演的魁星团队代表社区、代表乡镇、代表建德登上了杭州大剧院;他表演的《老和尚背媳妇》乐得社区居民捧腹大笑。他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活跃了社区氛围,推进了基层文化发展。
程绍荣——鼓乐文化的传承人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呜呜呜……”想到社区退休党员程绍荣,我的耳边自然地就会响起鼓乐那特有的洪亮节拍声。60好几的他可以说是在鼓乐的伴随下成长成熟,鼓乐对于他来说不仅是生活,更是生命,他对鼓乐技术的传承和鼓风的继承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是我市赫赫有的鼓乐传承人。
他经常和阿古及社区的文艺爱好者们切磋文艺,缘于他对鼓乐的喜爱,在社区文化员许健美等老师的通力合作下,他把婺剧和鼓乐进行了有机融合,写出了一个个好剧本,还自编自写地整理出了成套的鼓乐书籍,为省市的非物质文化推进作出了奉献。为了让鼓乐文化更好传承,他的足迹遍部基层社区、学校、工厂、部队,日前甚至走进了幼儿园做更为广泛的有意义的传播!作为罗桐社区“乐龄俱乐部”鼓乐队的队长,他每周都会来社区作鼓乐教学,几十名对鼓乐毫无了解且五音不全的居民,在他的精心“调教”下居然成了专业种子!邻居们从最初的鼓乐识谱到慢慢地学习敲击,从单一的鼓乐演奏到如今的大型歌舞串烧《婺剧魁星》表演,所走过的三年艰辛只有他最有体会!他领着罗桐社区的40多位居民代表我市二万多名企退人员,登上了杭州市第四届企退人员文艺汇演的舞台;他领着队伍代表我市参加杭州“璀璨之星”群众文艺比赛获得银奖和精神文明奖;他领着队伍也居然登上了浙江电视台的流动大舞台!他被杭州市授予“非物质文化婺剧坐唱班传承人”称号。
他成立社区“婺剧坐唱班”,开设鼓乐兴趣学习班,策划社区婺剧传承馆……,他每天笑呵呵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谦虚地和社工们商讨着基层文化推进,和气地带领大伙开展社团活动……。在服务基层的几年时间里,他没有收取社区一分钱的经费补贴,倒是还把自己添置的鼓乐器械也搬到了社区供居民们使用!他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他发挥自身特长为社区公益无私服务的精神,却是基层路线教育中很好的学习榜样。
王国光——社区的“编外工作者”
“罗桐社区文艺骨干、全国情歌大赛浙江赛区银奖获得者”,初看这二个级别落差很大的“行头”,你是否也很难把他在同一个人身上整合?
与王国光的初次合作,还是我刚进社区工作的2003年,当时建德的社区刚刚成立,基层服务没有太多经验和模式借鉴,只觉得通过倡导社区文化、让居民都“动”起来肯不会错。于是当时在叶家社区分管文宣传工作的我就找到了有文艺功底的市供电局党员王国光,请求他前来社区帮助推进文化建设。没想到,他这一服务就是十多年!之后,因工作需要我来到了罗桐社区,他的服务由此也延伸开来,可以说,他的公益服务伴随着社区和我们这群社工共同走过了十年历程。
作为在职党员,利用休息时间来社区服务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在社区志愿者中算是一名小年轻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社区的“地位”——他被推选为罗桐“乐龄俱乐部”的文艺指导员。面对一群老妈老爷他倒乐在其中:他牵头组建罗桐社区“幸福合唱团”,150多位居民被他风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了过来,每周一次的合唱活动社区在志愿者姜唯花、方晓蓉等人的配合下教得有板有眼,合唱团里时常是快乐的歌声伴随着欢乐的笑声,融洽的氛围不时会让“学生们”心底涌动幸福感。
通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几乎都成了他的“粉丝”。他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基层社区,为基层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社区的每届邻居节他来当主持;社区每年的联欢晚会,他身兼数职既当策划又当主持还当演员;社区的“奶奶街舞俱乐部”,他和志愿者谢骐名等人引领着百余老年居民开心不停地转转转……。
即便是先锋故事的传颂也终须有终结,但他们的服务却在继续着,服务俨然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和像他们一样努力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更多先锋们,也将成为基层路线教育过程中一盏闪亮的指明灯影响着我们继续前行,从而,他们也用行动验证了一句话——基层群众路线——服务永无止境!(通讯员 徐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