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潭镇梓洲村与浦江、桐庐接壤,山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绝佳。坐落在海拔450余米高山上的水碓湾香榧基地,占地面积近千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香榧基地示范项目”基地。10月24日,建德市首次规模炒制香榧在此开炉。
上午九点,香榧炒制机的柴灶炉火已烧旺,机器滚动轰鸣。助手小张将香榧倒进机器内,生炒、浸泡、沥水、熟炒……师傅有条不紊地掌控炒制火候和炒制节奏,不一会儿,现场便飘满了浓郁的榧香。
“炒制香榧的诀窍,在于火候的把控、炒制的时长以及翻炒的频率。”诸暨周师傅是一名有20余年炒制经验的女师傅,只见她不时从炒制香榧的滚筒中取出香榧,搓揉,观察,来判断香榧的生熟及酥脆度。周师傅说,自已家有一个专门的香榧加工厂,这次应邀上门服务,晚上二点多就驱车出发,希望自己的手艺在建德能够帮助企业得到传承。
45分钟后,第一炉香榧炒制完成。筛掉了盐后,火热的香榧被铺在地砖上冷却。笔者取了一颗香榧放入嘴中咀嚼,顿感唇齿留香。
“一颗好的香榧具有口感香脆,色泽一致等特点,这很考验炒制者的技术。” 来自建德市政协的胡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唐良忠,专家郎学军等,现场对炒制好的香榧,从外观、香气、脱衣、松脆度、口感五方面进行了打分,并对炒制设备改进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别看香榧果小,制作工序却有十多道,从采摘、剥壳、洗晒、到炒制,每个过程都很有讲究。比如刚刚摘下来的香榧不能马上炒制,得去蒲后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堆制后熟25天左右,稍微有一个环节把控不到位,就前功尽弃,出不了地道的味道。”郎学军专家介绍。2019年,林业局组织10多名榧农前往老大哥诸暨香榧企业拜师学艺,解决了香榧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后熟处理的系列难题,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的技术支撑,水碓湾香榧基地还建起了香榧‘后熟处理’恒温恒湿控制室。这次水碓湾香榧基地试水规模炒制香榧成功,是一次全市香榧产业的又一次标志性进展,对建德的香榧产业发展会有一个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德市是榧树生长的自然分布区,百年以上的野生榧树多达6000余株。目前该市16个乡镇街道50%以上发展香榧产业,香榧生产经营农户2600余户,企业22家。2020年,建德全市香榧迎来大丰收,种植总面积达3.2万余亩,实现增产40%以上,估计可增产值近千万元。
(通讯员 王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