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一大清早,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热闹非凡:新叶昆曲、李村抬阁、严州虾灯、畲族民歌、天罡拳、跳净童、严州府菜点制作技艺、倒笃菜制作技艺,这些省非遗项目在这个享有“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的古村轮番上演......千年的中华传统历史在这里相碰撞,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相交织,为当地的老百姓及外来的游客提供了一场文化大餐,同时也拉开了全市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序幕。
在活动现场,除了有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典型文化产品上吴方红军粽,还有严州府菜点、秋梅倒笃菜、三都麻糍、草编、建德民间剪纸、畲族彩带等传统技艺菜点和民俗手工作品,令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昆曲戏台
新叶昆曲发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昆曲爱好者自由组合坐唱班发展而成的,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是省级非遗项目。新叶昆曲是金昆的延伸,一批存世的手抄本与传承人的本色表演,富含生动活泼的清新之气。据《中国昆剧大辞典》记载:新叶村上有个昆腔坐唱班,叫“义庆会”,具有比较长久的演唱历史。
抬阁展示
李村抬阁也是我市省级非遗项目。李村抬阁为三层抬阁,座部基架由坚固木架搭成,像个平面戏台。其上架铁骨为“龙芯”,盘绕三层。最高一层为上盘,一般由三、四岁的孩童站在上面,身体被固定在铁架上,可做些简单动作。中层为中盘,可坐一名五岁左右孩童。下层称下盘,因重心较稳,孩子的年龄在七、八岁,可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表演。抬阁上扮演的小孩,经过全族严格挑选,要求扮相好、胆子大、人聪明。作为一项表演性较强的民间艺术,他们在身穿古装戏服之后,会围绕古典戏文中的人物造型、场景,进行“爬云楼”、“翻筋斗”等惊险表演,看上去险象环生,使人吃惊不已。
文创集市
在新叶四方塘,我们一起来到了非遗技艺展示的现场。民间剪纸、草编竹编、杨坞面塑......这些非遗技艺,在一个个传统手艺人的精心雕琢下焕发出更加斑斓和灵动的色彩,它们被建德匠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据了解,新叶古村和上吴方村一直以来都是汇聚各类民间艺术家们开展非遗文创交流,进行活态展示的地方。大慈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围绕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打造非遗传承阵地。新叶昆曲展示馆、南首私塾、李村抬阁馆......目前像这样的文化遗产体验交流基地大慈岩镇有8个。在这里,不定期会有非遗传承人前来授课,组织老百姓进行学习、体验。下步,该镇还将围绕“非遗+”多元艺术空间作文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礼仪体验
礼仪体验是今天活动的重头戏,其中最值得关注是要数民俗婚礼和上梁礼。民俗婚礼源于建德家风馆提炼的婚嫁礼。“洞房利事歌”“八碗上轿”......从新叶村双美堂到上吴方村尚志堂,一路上龙狮巡游开道、两侧十里红妆,场面热闹非凡。
作为古时民间建房都要举行的上梁礼,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抛糖果抢糖果的环节,游客们争相分享这份喜悦,也搭载了对未来祈求风调雨顺,福寿安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基因,它承载着族群文明历史的珍贵记忆,印刻着先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足迹,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美好向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非遗”项目产业化具有促进就业、实现增收的独特优势和现实意义。将“非遗”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让非遗活起来,既能实现百姓增收致富,也能形成非遗保护和脱贫增收的双赢局面,还能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通讯员 朱页军、沈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