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建德的支柱产业,全市共有企业约1450家,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45.01亿元,二产占GDP比重达到48.1%,形成了以化工、水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近年来,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该市结合产业实际,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数字化改造入手,帮助传统制造业趟出一条“智”造之路。2019年,根据省经信厅公布的《2019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建德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7.81,比2017年提升13.24,连续3年排名全省前15位,获评省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称号。得益于数字化整体水平提升,疫情期间,该市企业电力复工指数连续66天超过100%,复工复产率排名杭州第一。
一、因势利导,项目为王,高质量推进制造方式转型。一是以规划政策激活数字化引擎。出台《建德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方案(2019—2021年)》,召开数字化改造推进大会,对全市产业数字化方向、目标、路径和举措进行明确。提出用2年时间提前完成杭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目标。重点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攻关,工厂物联网等项目,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实施工厂物联网、智能制造项目,给予投资额30%补助。近三年,共实施杭州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12个,工厂物联网项目53个,累计数字化改造投资超过10亿元。兑现补助资金超过7000万元,惠及企业上百家。二是以示范样板激发数字化动力。坚持大企业示范,大项目带动,全力开展标杆培育。三年内数字化改造投入1亿元以上企业1家,投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20余家。新安化工、东方雨虹、中策橡胶等一批大企业率先垂范,共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示范项目3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智能制造等示范企业16家。三是以行业整治倒逼数字化提升。把数字化改造作为企业整治提升的路径,三年来共开展碳酸钙、家纺、竹木制品等9个行业的整治,企业的家数减少了,但规模效益、数字化水平却大幅提升。如碳酸钙行业从整治前的196家保留提升为33家,整治后所有企业全部实现PLC自动化控制,部分企业通过ERP、MES等系统打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制造。
二、分级推进,平台优先,多种类普及中小企业数字化。一是重点行业深度改造。化工、水泥、水产业等坚持全行业整体推进策略,做到ERP、MES、PLM、SCM等全覆盖,尤其是化工行业在做到深度数字化的基础上,整合企业上下游子公司,建设企业级互联网平台。2019年,新安化工的企业互联网平台列入省级试点。化工行业数字化改造列入省级重点领域提升示范,获得省级扶持资金1000万元。二是传统行业平台化服务。把低成本、高成效的行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传统块状行业数字化改造的首选。对接蒲惠制造并达成合作意向,对我市50余家五金工具、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谋划建设碳酸钙行业互联网平台,对全市33家碳酸钙企业工艺参数、资源利用、产值能耗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是小微企业引导上云。出台《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把3亩以上用地规下企业纳入企业上云覆盖范围。支持通信运营商、上云服务公司针对不同企业开发定制的上云业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上云标杆2家,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1家,规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92.57%,3亩用地规下企业达到30%以上。
三、优化环境,聚力服务,多渠道破解卡脖子问题。一是聚力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为缓解数字化改造需求大,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依托本地大企业新安集团数字化人才多、资源广、接地气的特点,引导其进行主辅分离,与浙江中控合作成立数字化服务公司,重点面向全市及周边县市开展流程型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建立数字化服务企业名录库,收录服务企业50多家,畅通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公司沟通渠道。二是聚力建设数字化小微园。以“5G+”技术为支撑,建设小微园云上管理平台,对园区内的招商、资产、财务、物业、企业等进行统一数字化管理,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标准、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全市以移民小微园和五马洲小微园为代表的已建和在建数字化园区共有10个,入驻企业39家。三是聚力营造数字化氛围环境。倡导项目建设数字化先行理念,鼓励新增用地企业数字化改造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生产使用。如传统块状行业龙头勇华电器、五星车业等企业,在异地搬迁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改造新模式。预计改造后的五星车业新厂区,亩均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年产值可从原来3亿元提升到20亿元。
(通讯员 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