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建德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在我市大同镇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蚕桑种养经验,拥有一批成功的蚕桑产业合作社带头人和技术专家。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成就是其中一位,为帮助贵州省岑巩县脱贫攻坚,2018年,黄国成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诸葛翀一同前往岑巩县,把蚕桑产业和种养技术带到大山深处。
拥有30多年种桑养蚕经验的黄国成,多次承担浙江省级、杭州市级蚕桑专业课题项目,是种桑养蚕方面的技术专家;诸葛翀则是土肥方面的专家;今年2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蚕桑站副站长赵玲玲也安排到了岑巩挂职,三人一起堪称蚕桑养殖方面的“黄金搭档”。
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秋蚕养殖了,黄国成一行赶到当地的蚕农的蚕房里,指导他们制作蚕宝宝的“产房”。当地村民郑宗银从对蚕桑的零接触,到拥有30亩桑园,成为了村里的蚕桑大户,也成了当地村民们羡慕的对象。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去年开始养了二十张蚕种,收入可达三四万元,今年准备下半年扩充到五十张。
与郑宗银一样,今年天星乡共有140多位农户加入到种桑养蚕的队伍。岑巩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种桑养蚕。但在黄国成三人到来以前,当地的百姓还没有接触过种桑养蚕,对种桑养蚕还有一定的顾虑,蚕桑种养殖推广存在一定难度。黄国成、诸葛翀、赵玲玲三人入村到户宣传,推广蚕桑产业。诸葛翀说:“我们来一方面帮他们谋划,做好基础服务,同时也联系企业做好保底收购,彻底打消老百姓的顾虑。”
在查看完郑宗银的蚕房之后,黄国成三人又在当地技术推广人员的带领下,匆匆赶往二十多里外的杨桥土家族乡高冲村,杨桥土家族乡去年也零星发展起了种桑养蚕产业,但规模都不大,村民们对种桑养蚕技术掌握还不是很明白,不少村民想发展种桑养蚕但遇到了一些困难。听说专家要来,村民们围坐在了舒凤香的蚕房里。舒凤香目前种植了8亩桑树,希望在建德专家的指导之下扩大养殖规模。诸葛翀告诉记者,这一次的上门动员成效明显,当地农户对种桑养蚕十分有信心,好几户村民都确定了2021年种桑养蚕计划,有的农户甚至想要流转闲置土地成立合作社,争做村里的种桑养蚕“大户”。
目前,岑巩县已发展桑树种植7000余亩,覆盖贫困人口3500余人,带动贫困群众直接参与蚕桑产业发展1000人以上,吸纳就业10000余人次,贫困户参与人次达到30%以上,直接获益24万元。今年,岑巩县准备将蚕桑产业作为岑巩“两养两种”的重点产业,预计发展到两万亩以上,让小蚕桑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编后语】片片桑田,声声蚕语。桑叶成熟期,连片桑树林,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蚕房里,一只只胖乎乎的蚕宝宝贪婪地啃食着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似在奏响一曲农民增收致富交响曲。通过蚕桑产业的发展,岑巩当地村民正迈向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路。
(记者:吕冰峰 潘亦含 吕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