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一名市民出现发热、乏力、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经实验室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经蜱传播,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叮咬,接触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而感染发病。感染人群以从事田间野外劳动的成年农民为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随着气温升高,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在室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防范蜱虫侵袭,警惕蜱虫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蜱虫是什么?
蜱虫,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以叮咬吸血寄生为主,叮咬时多无痛感。蜱虫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会有指甲盖大。蜱虫主要栖息在自然外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与半荒漠地带。其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和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每当宿主经过并接触之后蜱虫即爬附到宿主身上开始叮咬寄生。蜱虫在叮咬宿主时会将前肢与口器咬住寄主的皮肤,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
蜱虫的危害有哪些?
蜱虫叮咬会造成叮咬处水肿充血,甚至是急性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感染。蜱虫叮咬会传染多种疾病,除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还能传染Q热、地方性回归热、森林脑炎等。目前在北美广泛传播的莱姆病也大多因蜱虫叮咬产生。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全身武装:蜱虫多栖息在树林、灌木丛等自然地区,在这些地方游玩时,建议穿长袖衣服,扎紧领口、袖口、裤脚并佩戴帽子;在衣服外表面和裸漏在外的皮肤上需施加避蚊胺或防蚊液等虫避趋剂。
2. 宠物驱虫:要注意宠物防蜱,及时按照驱虫周期对宠物滴体外驱虫药,要记得滴在背部、脖颈的皮肤上,并让药剂被宠物的皮肤充分吸收。同时尽量48小时内不能给宠物洗澡来避免药剂失效。
3. 游玩后要全身检查和清洁:蜱虫叮咬宿主的位置大都集中在耳后、颈部和腋窝周围。当我们从野外游玩回来,要尽快洗澡检查,注意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脚趾等位置是否有蜱虫叮咬。当我们和宠物一起游玩回来也要对宠物进行检查,注意宠物的耳后、颈部等位置是否有蜱虫出现。
4.正确处理及时就医:一旦被蜱虫叮咬,需谨慎处理,如附近有医院需及时去医院处理。如没有医院,需用酒精滴加到蜱虫身上将虫麻醉后,用手术镊将蜱虫从皮肤上小心地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扭转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口器断裂遗留在皮肤内。拔下来的蜱虫要注意留存,之后需要医院鉴定来做出对症治疗。
5.远离是非之地:在家庭周围的灌木丛或小树林要及时驱虫,喷洒滞留型杀虫剂对蜱虫等害虫做杀灭处理。并且在出游时尽量不要进入情况不明的或人迹罕至的草地、灌木丛中去。
(通讯员: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