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卫健委公布2019年度“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评估结果,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德医院)在省市级医院托管的89家县级医院中位居榜首,连续4年蝉联“优秀”。
2013年5月10日,建德市委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签订合作协议,建德医院正式成为全省首家浙大二院托管的县级医院。
时任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说:“输血,只能解决一时之痛;造血,可以解决根源问题。”
从2013年到2020年,这7年来,浙大二院就是从最初的“输血”式帮扶逐步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促使建德医院成长、蜕变,最后驶入了快车道……
改变理念,缔造文化
医院要发展首先要改变固步自封的理念,这对县级医院尤为重要。而浙大二院是“百年名院”,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世界先进的医院管理和发展理念。浙大二院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尊重知识、学术唯上”的技术理念导入到建德分院,将浙二人的人文精髓和“广济文化”植入到建德分院,于是,建德分院每位员工心里的那盏“航标灯”亮了。
7年,修订了1994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医院来说,这规矩就是“制度”。这7年里,建德医院先后修订了3版制度,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修改、完善,共计1994条。涉及行政、医疗、科研、护理、院感等14项管理内容54个部门,事无巨细的规定了什么是该做的,该如何做。
7年,开展114项新技术新项目
7年,浙大二院下派专家639人次,共出专家门诊7626人次,服务患者累计20余万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4项……
7年,培育了14个重点学科
在浙大二院多元化的学科帮扶下,建德分院已培育2个浙江省县市龙头学科、4个杭州市重点学科、8个建德市重点学科。其中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6个学科综合能力已达到三甲水平,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7年,厅局级科研项目40项
7年来,医院承担并完成包括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40项厅局级课题,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3项、省医药卫生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杭州市科技创新奖三等奖3项, 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被SCI收录论文10余篇,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每年承担国家级与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0余项。
7年,培养高级人才80余人
7年来,建德医院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80人,其中博士1人、博士后1人,培养正高级人才60人,培育浙江省“151”、杭州市“131”人才8名,享受杭州市政府津贴1人。
7年,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浙大二院优质资源带动下,建德医院深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县域综合急救能力,如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卒中中心认证,2016年通过全国首批浙江省首家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此后通过了国家房颤中心认证、国家心衰中心认证。每年常规开展各类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操作治疗千余例。2017年在全省县市级医院中较早地开展ECMO技术,成功救治了一批危重症患者,2018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位列全国综合类医院前500。2019年DRG手术总量破万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较合作前上升10多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降低至7.47天,CMI值、RW值全省排位逐年向前。
7年,优质服务走出了特色
7年来,在浙大二院的帮扶下,建德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走出了特色,成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首批试点医院。建德医院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医院管理与优质服务中,全省率先开展“刷脸就医+移动支付+信用支付”全新诊疗模式,患者从手机预约就诊到网上查询报告,从各窗口检查分次预约到一站式预约,从窗口排队办理出院到床边办理出院,从“出生一件事”到“身后一件事”,推出“最多跑一次”,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2017年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5级认证,2020年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县市级医院荣获“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奖项。
浙大二院对建德医院“双下沉、两提升”持续7年的帮扶,不仅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建德百姓的家门口,更重要的是为建德本土培养了一支百姓信赖、政府满意、同行认可的优质医疗队伍。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补强弱势学科,力争做到文化同识、管理同规、技术同质,为广大浙西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