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市某小学报告多名学生出现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咳嗽等症状,疫情有扩散趋势。接到疫情报告后,市疾控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立即派应急小分队赶赴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处置,开展病例访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样本。现场流调人员根据病例的典型、共性症状,初步确定检测方案。当天17:00检验科报告:所有标本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通用、乙型流感病毒通用、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那么到底是什么病原体引起的本次事件呢?流调人员再次对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翻阅文献,最后将矛头直指“鼻病毒”。第二天由实验室立即采购鼻病毒检测试剂盒,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证实为鼻病毒感染。市疾控中心边求证边部署防控措施,指导学校落实病例隔离治疗、规范晨午检、环境消毒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后,该起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鼻病毒到底是什么?传染性如何?要隔离观察吗?如何预防?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鼻病毒(rhinovirus)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有鼻窦炎和中耳炎。
当前是鼻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加上复学时间不长,大量学生人群自社区集中到学校,病例感染后症状较轻,仅少部分人表现为发热,再加上目前校园防控以“亮码“+测温为主,导致部分无发热轻症传染源未识别而进入学校,容易短时间内引起暴发。因此建议:
1、对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例进行家庭隔离,避免在学校等单位内大范围传播。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带好口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共用毛巾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等良好习惯。
3、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适当地进行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4、儿童、老年人和本身有基础性疾病等免疫低下的患者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5、正确认识鼻病毒,不要过分恐慌,传播正确的科普知识。
(通讯员 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