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30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一体化、城乡均等化、教学智能化、校园生态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跨过120个春秋的严州中学作为浙江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一直秉持“严实”校风,勤奋育人、力学笃行,而今桃李亭下书声朗朗、芳华绽放。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副校长胡建根说:“这30年,严州中学的变化非常巨大,整个校园呈现出底蕴深厚、书香扑鼻的味道,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教师刘雪珍,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读严州中学,毕业后又回到严州中学当老师,2000年进入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教书。从学生到老师,她是学校发展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刘雪珍说:“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从初创到改革,到如今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老师在专业上孜孜以求,我们的学生也以勤奋好学出名。”
现代化教学楼、综合型塑胶运动场、舒适优雅的阅览室,教室里有多功能教学设备,学生宿舍装配了空调,食堂里有营养丰富的伙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学生们享受着美好教育的成果。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学生陈烨舟说:“整个学校的环境都很优美,而且学校的设施也一直在更新,学习氛围非常融洽。”
不仅严州中学的教育环境焕然一新,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向乡村下沉,花园式生态校园、现代化教学设施比比皆是。航头初级中学教师周慧琴已经在校任教30多年,她见证了这所乡村学校的变迁。周慧琴表示,从教学楼到实验楼,再到体艺楼的建设,自己见证了学校教学条件一步步的改善,数字化的进程、多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学模式。
从步行上学到长鼻子校车接送,从保安坐班值守到学生刷脸入校,从学生早上带饭到阳光校餐,从校外培育到“双减”落地,从文化教育到全面发展、艺术传承……30年来,我市教育发展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从1992年的28.7元,提高至2021年的810元。新安江第二小学创建于1991年,今年刚搬迁到新校区,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学术报告厅,教室里书声朗朗,校园内欢声笑语。该校教师黄月芬说:“今年对我们新二小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搬进了新校园,适逢我们建校31周年,跟我们建德市撤县设市30周年也刚契合。”
中小学教育发展精彩纷呈,幼教事业也可圈可点。新安江中心幼儿园(程周坞校区)创办于1993年,看着一张张泛黄的毕业合照,从建校至今都在校工作的汪晓燕老师感慨万千。汪晓燕说:“我从1993年就来到了这所幼儿园,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0年,我见证了这所幼儿园的发展,也看到了师资力量的提升。
在硬件和软件提质的同时,师资队伍也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成立引才工作专班、完善教育人才招引政策,实施“四名工程”,重视继续教育,加强教育科研,推进职业教育,城乡教师资源双向流动……一项项实实在在举措旨在打造全面过硬的教师队伍。
为加快完善教育后备人才梯度培养机制,我市大力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工程。饶燕南英语名师工作室自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有计划地组织来自城乡9所小学的学员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优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并定期前往农村偏远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切实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建德“美好教育”添砖加瓦。
30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一校一特色、一园一精品”催生教育事业百花齐放,“教学改革、四名工程”引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铸魂育人、学在建德”持续擦亮教育品牌。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国正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两项创建,加速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县域样板,为全力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宜居建德”贡献教育力量。
【编后语】30年风雨兼程、30年华丽蜕变、30年硕果盈枝、30年桃李芬芳。回首过去30年,建德教育在它所走过的征程上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德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记者 别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