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通路、通网、通信号后,打开了农村创新创业的一片新天地,农民对农业的期许、对幸福的追求、对丰收的渴望已经转变成为优质农产品做好传播、找到销路、卖出价格的殷切期盼,把“好产品”变成“好钱景”,成为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关键。
走进三都镇镇头村,沿着弯曲的沥青小路,映入眼帘的是红砖色的小围墙,道路两侧的白墙上绘着村里的点滴生活。近年来,镇头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本地故事、打造本土IP,把镇头的“文化地标”变成乡村旅游的“美丽经济”。镇头村村民李霞自豪地说:“这几年,我们镇头村变化很大,环境越来越好,一些产业也发展起来。我们村民不用出远门去挣钱,在家门口做些生意,收入照样越来越高。”
随着游客的增多,镇头村打造了知青民宿、大队食堂,成立了村合作社,挑选村里的主打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村民姜献君家的“辣得有味”辣椒酱,就是镇头村推出的七大农产品之一。姜献君说:“我家做辣椒酱好多年,在村里已经有点名气了,游客都喜欢购买我家的辣椒酱,而且回头客很多。”
除了“辣得有味”辣椒酱,镇头村合作社打造的“蓝得美好”蓝莓、“香得感人”茶叶、“脆得够劲”翠冠梨也小有名气,其中仅翠冠梨一年产量就有八万斤,而且供不应求,这些农产品的销售有效带动了村民经济收入增长。
镇头村通过讲好品牌文化故事,将村级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聚沙成塔”,从无特色、无优势、无产业的“三无村”,变身成为有故事、有文化、有产业的“三有村”,为村民和村集体创收80万元。镇头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剑表示,该村以全省第一万家文化礼堂为载体,打造“镇头大队”“小镇头”“时光照相馆”“小人书王国”等生动的乡村文化品牌,带动蓝莓、辣椒酱、翠冠梨等农产品销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使村民更加有信心向着美丽生活前进。
有别于镇头村的“文化传播”,三都镇马宅村利用抖音直播,分享农民生活、生产的内容,带动了农产品的销量,为村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能。今年“双十一”期间,该村组织妇女一起做麻糍,直播带货一个小时,就销售了1200多个麻糍。
此外,马宅村还打造了深度体验+产地溯源+直播带货+社群分享的“云上认领”新模式,线上认领一棵桃树、一亩稻田、一只家禽等,可实时查看生长情况,为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村民胡时敏说,村里开展线上“云养鸡”活动以来,目前已有500个客人在线领养土鸡,自家的土鸡就通过该活动销售一空的,同时村里日销鸡蛋可达1000多个。
在直播的带动下,马宅村的农村淘宝实体店也开得红红火火,帮助村民推销土鸡、笋干、高山绿茶、番薯干、蜂蜜、麻糍等其他农产品,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马宅村在打好富农增收“组合拳”、拓宽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以非粮化整治为契机,流转耕地200余亩,建设“马宅粮仓”,让荒地再现生机,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自换届以来,村两委为村庄谋发展、谋出路,推出了‘云上认领’系列,带动农户200余户,村集体收入增加30余万元。”马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会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好这个品牌,扩大销售渠道,让百姓得到更多收益。”
如果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那么数字基建的普及和图片、音频、视频的移动端传播,则为农产品流通“插上翅膀”,成为助农增收的新路径。三都镇工作人员刘志强表示,下一步,三都镇将着力打造“醉三都”公共区域品牌,将三都香榧、柑橘和西红花等农业主导产业全部纳入“醉三都”公共区域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美誉度和知名度,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编后语】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产业转型,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后劲。振兴农业市场,打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农业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畅通起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浇灌“源头活水”,才能在乡村振兴中走出“致富路”、开出“致富花”。
(记者 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