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经历了新安江水库建成61年来首次9孔泄洪。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勇斗洪魔,打赢了抗洪救灾攻坚战。
最充分的准备迎接历史性泄洪
2020年的超长梅汛期,我市经历了9轮强降雨,新安江水库迎来了建坝以来历史最高水位。汛情就是命令,全市上下闻汛而动,迅速筑起了抗击洪魔的钢铁长城。
2020年7月4日,我市成立防汛应急专班,主要领导坐镇一线指挥;7月6日,我市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全市上下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市融媒体中心加强与上级主流媒体联动,及时发布、播报泄洪预警公告、通告,让下游群众尽早准备,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沿江乡镇(街道)以及应急、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第一时间帮助转移群众和游客、加固游船趸船,做好沿江道路、桥梁、堤防、酒店的泄洪准备。城市大脑24小时运转,数百万条数据织起防控“天网”,为精准研判、指挥调度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扎实的举措迎战历史性泄洪
7月7日上午10时至7月8日上午9时,新安江水库从开启3孔泄洪到9孔全开泄洪,只用了23小时。泄洪历时8天7夜,持续173小时,总下泄水量30.98亿立方米,相当于221个西湖。沿江8个乡镇(街道)30万人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
泄洪期间,全市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不眠不休,24小时坚守在抗洪抢险和转移受灾群众的第一线。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与我市视频连线,或亲临现场指导抗洪。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杭州支队迅速调集260名武警官兵协助我市抗洪抢险。受水淹一度中断交通的320国道新中段,仅用20小时即恢复通行;沿线乡镇(街道)转移群众10027人,转移游客313名,集中安置809人,分散安置9218人。7月9日,兰江洪峰紧随而至,梅城、大洋、三都等乡镇干部严防死守,合力迎大汛,抗击双洪峰。
最迅速的行动展开灾后自救
水退人进,泄洪尚未结束,自救已经展开。7月12日,新安江水库调整为3孔泄洪,我市立即启动灾后重建方案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Ⅲ级应急响应。“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扫到哪里。”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万人大清扫”号召,踊跃参与清理垃圾、淤泥,主动开展自救,先后有5万余人次参与灾后救援,清理消杀8.4万平方米。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000万元,调动9000斤储备稻种,第一时间送到受灾农户手中,并派遣16支农技专家队伍开展一对一指导补种,维护粮食生产大局。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灾后的建德,迅速恢复了昔日美丽的容颜。
37次防汛会商和部署会议,29个防汛指令,27个公告、通告,460余条防汛信息,120余万条公益提醒短信,70余个宣传短视频,14个各类预案……我市以最科学的指挥,最充分的预防,最细致的准备,最扎实的举措,最协调的配合,最坚实的责任,最强力的担当,在极度严峻的情势下换来了最好的结果:全市未出现一起因泄洪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没有因为泄洪造成明显影响。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安置,受灾农户第一时间拿到了救灾种子,受灾企业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
最美丽的身影彰显责任担当
在此次抗洪抢险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市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涌现了一大批最美身影:新安江交警中队教导员张立群拄拐坚守在交通指挥一线,副教导员胡鑫楠在8.5级狂风下护航车辆通行;洋溪街道干部姜炳水虽然退居二线,仍坚守在抢险一线;休假在家的下涯镇现役海军黄文新写下请战书,投身抗洪抢险;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梅城镇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加入到巡查和灾后清淤一线;梅城镇退休职工、共产党员朱启华第一时间捐款。民安公益救援队、新安山地救援队、扬帆救援队、水上应急救援中心等7支民间救援队纷纷加入到抗洪抢险战役中。
泄洪173小时,是惊心动魄的173小时,更是荡气回肠的173小时,51万建德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携手谱写了一曲足以载入史册的抗洪赞歌。
(记者 张红卫 杨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