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更楼街道人武部副部长、经济发展科科长金义丰被选派到岑巩县扶贫办,挂职党组成员、社会扶贫服务中心主任。挂职岑巩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把自己深深融入大山,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扶贫协作各项工作。
工作中,金义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积极协调两地在项目帮扶、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按照“规划引领、民生优先、重点突出、共同发展”的帮扶原则,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到岑巩县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和社会扶贫活动。2018年4月以来,累计募集社会捐赠资金2056.15万元,主要用于岑巩县10000余名贫困群众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资助贫困学子148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732个。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金义丰结合建德、岑巩两地实际,以项目帮扶、产业合作为抓手,围绕产业发展长期需要和巩固脱贫成果,采取资金+资源有效结合的方式,深化交流协作,大力引进和发展蚕桑、芳樟、西红花、食用菌等“普惠式”农业产业,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产业基础。
在产业帮扶过程中,“普惠式”农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金义丰举了其中两个案例,一是在把建德的西红花引进岑巩时,吸引了不少村民积极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来成就是积极响应的村民之一。2018年,吴来成参加了西红花合作社,种植了半亩地西红花,通过采花、剥花丝和种球,就有1.6万元的收入。二是岑巩县天星乡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契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贫困户郑宗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郑宗银参加蚕桑种植技术培训后,租下了50亩土地,种起了大片的桑树。通过建德选派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付出,郑宗银种植的蚕桑今年有了效益。根据郑宗银的测算,种桑养蚕一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
金义丰紧扣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标,结合县内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坚持把政策扶持作为发展产业的重点,协调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引进建德果蔬乐园、大同桑蚕专业合作社、西红花种植合作社等龙头企业,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群众(农户)模式”,发展蚕桑、芳樟、西红花、食用菌、果蔬乐园、草莓等新兴产业,带动贫困户11600余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7000余人次。他还协调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促进“岑货出山”,目前销售农产品3064万元,带动贫困户1118人。
金义丰积极协调对接县人社局开展劳务协作工作,以劳动力培训及劳务输出为抓手,坚持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并重。2018年以来,集中输出岑巩县贫困劳动力到浙江省务工1270人、到其他地区务工439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3380人,开展就业培训10期,选派56名岑巩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到杭州市、建德市委托培养,推动劳动力就业方向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他还坚持扶志扶智扶贫同步推进,围绕教育、卫生、农技、城建、水利等领域技术短板,积极协调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协调建德市对口办选派技术人才46人到岑巩挂职开展技术帮扶工作,强化技术支援,助力岑巩脱贫攻坚事业。同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建立两地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岑巩县乡镇、贫困村、学校、医院结对帮扶达到全覆盖。
挂职岑巩期间,金义丰经常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拉家常”,增进思想交流,了解实际情况。2018年4月以来,他随工作组累计深入基层调研400余次,多次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建立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多次随工作组深入榜上村、蓑衣村等贫困村走访调研,结合蓑衣村实际,通过“异地置业”模式,将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西红花种植项目与无产业发展门路蓑衣村的贫困群众进行利益联结。
两年半的时间里,金义丰已经把自己当成岑巩人,能够看到当地的百姓多赚钱心里就十分开心。他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让建岑两地的对口帮扶和友好合作成果结得更丰硕一些,努力让岑巩的百姓收入更高一些,让两地干部群众的友谊更深厚一些。(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