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忠诚不能光挂在嘴边,担当不能只写在纸上,而是要体现在为建德高质量发展殚精竭虑的实际行动当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此次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的殷殷之意,内化于心真领悟,外化于行敢担责,强学习优作风,在打造“重要窗口”中保持“建德之势”。
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指出,近年来我们秉持优良作风,连续打赢了美丽城镇攻坚战、小城镇环境整治收官战,打响了“拆违治水”决胜战,打好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突围战,并在今年以来的疫情防控“上半场”赢得高分答卷,积极打赢今年经济发展“开篇战”。
但从一些已经发现的问题看,我市干部队伍在视野上、办法上、态度上、协同上依然存有短板,与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并不完全匹配。要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尤其是在全省范围内争先创优、走在前列,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分秒必争,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按部就班地走、四平八稳地干,笃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股子闯劲、拼劲、韧劲,全力寻找克难攻坚破瓶颈的路径,充分展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气势。争先创优、走在前列,我们必须发扬建德在发展上的优势,淬炼锻造“一流施工队”,把“施工图”落实好,以工匠精神把经济搞上去、把城市建设好。
保持“建德之势”,就要勤奋学习。当前面对国内外多重矛盾交织,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理论,学知识,学文化,学管理,学技术,都应该成为我们的日常。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明方向,学然后增才干。我们要放下身段,学习先进。我们的近邻正在不知疲倦地奔跑,我们要向先进地区看齐,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在学习先进地区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工作机制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以专业化水平来推进“施工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保持“建德之势”,就要尽职尽责。要建立健全“走亲连心三服务”长效机制,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最多反映一次”,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把职责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要彻底消除工作中的消极性、被动性和习惯性,增强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职尽责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瞄准国内先进水平,参照国际一流标准,大刀阔斧革新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来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保持“建德之势”,就要锤炼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关键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整治“怕担当”“慢作为”、安于平庸、纪律散漫等问题,切实做到严字当头,持之以恒抓作风,猛药去疴动真格,以过硬作风推进建德发展,以发展实绩体现作风成效。要按照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把方方面面工作都干到好上加好、臻于至善。
全力保持“建德之势”,专心干好“建德之事”,风清则气正,任重而道远。建德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越是闯关夺隘,广大干部越是要有优良作风。我们要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办法集中在“干成事”上,以“一流施工队”的优良作风,来成就建德发展的一流业绩,让干事创业的激情汇聚成推动建德改革发展创新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