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一桥、一人,读懂梅城古城
2019-03-25 23:19

1800年的县治、1300年的州治所在地,文化家底深厚,历史古迹众多,以及保存完整的街巷肌理……业界甚至用“十分罕见”来形容梅城。

有梅城人曾这样描述近代梅城的记忆:每逢春节返乡,一看到远方横亘的乌龙山,心中便有一股暖流涌动,可看着车窗外凋敝的城镇,想到的却是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的描写:“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

而今,梅城俨然成为一座大工地,到处是脚手架,每天一千多位工人挥汗如雨,让原先有些暮气的古城迸发出年轻的活力。是哦,这是“归来”中的梅城,是我们梦中的梅城!

一桥

太平桥的保护利用方案终于定了!3月12日论证会最终通过这一方案,让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落下了心头石。

太平桥很小,东边紧挨着中心花园,边上又是思范牌坊,桥北端就是集镇交通最为繁忙的十字街口。

古城的老人们流传下来一个故事:太平天国时期,“长毛”进入梅城的城南烧杀抢掠,却不进城北祸乱,所以百姓纷纷从这座桥进入城北以求太平。

太平桥长约7米,桥下的玉带河宽不到5米。按照同济大学编制的总规划和城市初步设计方案,激活整个古城的一个重大工程就是重新打通东西湖的水系,未来人们可以乘船经过太平桥往来东西湖。

“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每隔一百年,城市就要‘长高’20厘米。”梅城镇镇长方华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古城不断“长高”,太平桥如今已掩埋在正大街下1.2米深处。

由于玉带河水位也随着城市的“长高”而不断抬升,施工人员发现,现在的水位已经无法实现船只从太平桥下经过,而沿着玉带河经由太平桥下往来东湖西湖的泛舟梦,显然是行不通的。

“既要保护桥,又要复原泛舟的场景,这真的很考验人。”方华说,更难的一点就是,太平桥的北端正好是西门街和总府街,交通压力大,因此太平桥这一节点的保护利用成了重大课题,设计方案更是几易其稿。各个层面的论证会一场接一场,最后的结果就是,保持太平桥现状,同时从太平桥北开辟一条新的河道,让玉带河绕行回汪家塘,同时在这个绕行的河道上加上盖板,河道上方仍然恢复为交通干道,将来待玉带河疏通工程完成后,小船仍可在这条地下隧洞里穿行。

一座小小的太平桥,让世人读懂保护梅城古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要尊重历史,也要结合现代文明的需求。梅城古城保护利用的工作者,以审慎科学的态度,在体现文化传统和人文底蕴核心的基础上,加强前期调研,精心打磨方案,通过充分论证,才下好每一步“棋”。

一人

越是亲近梅城古城,就越发现对它认识之浅薄;而书写了千百年的繁华,能否在我们手里实现“归来”之梦,也成为当地人内心的一份浓浓的“乡愁”。

怀着“乡愁”,世人趋之若鹜地赶往梅城城南东路一处静僻的仓库。这里是杭州考古所梅城站站长周学斌的根据地,他从去年开始扎根梅城做考古发掘,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宝藏男孩”。

在这座不起眼的库房里,大大小小一共有3100多块从老影剧院考古发掘出来的石构件,每一块都被标上编号,做好尺寸大小登记。考古人员试图从3100多块残缺的石构件里,拼出历史的原貌,现在,8座几近完整的石狮雕像已成功复原。

前来此处“朝拜”的客人们都要找周学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梅城。不管如何,作为一名外来户,周学斌已经逐渐读懂了梅城。他兴致勃勃地带记者来到一块残破石碑前,上面的字体清晰可见——“严镇副总兵官尚维勷 中军都司特通阿 左右两营守备 任重 于广汉”。

根据《嘉庆朝实录卷之十九》记载,嘉庆二年,“降广西右江镇总兵官尚维勷、为广东广州协副将。以广州协副将德昌、为右江镇总兵官。”

“要知道,尚维勷是汉军镶蓝旗人,他之前就是广东广州协副将,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任广西右江镇总兵,嘉庆二年又打回原职,就很值得玩味。”周学斌对严镇总兵府石碑的解读更加直接,虽然不知道尚维勷究竟哪一年来严州就职,但这是其官员生涯中重要的一笔,在当时严镇总兵府最大的官员就是副总兵,“这在当时是从二品,相当于军区副司令员。”

还有两块石碑残片,是周学斌十分看重的。“这是民国二十七年立的抗日阵亡将士碑。”他介绍说,民国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38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此时国内民众对抗日感觉有些迷茫,而当时的建德县党政军及各界就自发为阵亡将士立碑,可见建德各界对抗日的坚决拥护以及浓浓的爱国精神。

专业人员对于严州古城历史的解读,哪怕仅仅是一小片段,都会让梅城古城变得更有趣生动,让人看得见古城、留得住“乡愁”。

现有遗存的发掘研究,一旦结合到严州文脉传承梳理中去,严州文化的闪光点就会逐渐迸发出来。古牌坊的发掘也进一步印证了史料记载的正确性:严州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应该有110多座,到上世纪70年代仅剩19座,目前已有6处以上的古牌坊确定了复建地点。

通过现实中的复原和文脉的继承,一座神形兼具、具有独特韵味的千年古府正向我们走来,浙江版图上的美丽城镇已日渐显现。读懂梅城,才能留住“乡愁”,梅城古城的历史文化已经开始美丽复兴。

(记者 胡燕群)

责任编辑: 俞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