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南峰(下)
2018-11-20 14:10

南朝在诏山上建庙,一千多年来,庙屡毁屡建。宋景德四年(1007),睦州大旱,有民众到宁顺庙中求雨,结果老天爷真的就连降了三天三夜的雨,旱情很快得以解除。此后,每遇有旱情,民众就去庙中求雨,据说求必应,庙中的香火也就越来越盛。 

南宋初年,中国南方地区暴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首领叫钟相。他们以洞庭湖据点,凭借先进的战船,精良的武器,占据着南中国的大片土地,极大地动摇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地位。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启用李纲为帅,出兵四路围攻,结果钟相战死。李纲马上把此次战况报告给宋高宗,以期得到奖赏。正在李纲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义军突然死灰复燃,这次为首的是原来的首领之一,姓杨,名太,因在家中排行老幺,故又名杨幺。 

杨幺联络各路势力,共得十多位首领,八万多将士,伐木为船,垒土成寨,坚持战斗。洞庭湖沿湖一带,寨栅林立,风帆栉次,义军声威复振。 

在各路首领的推举下,杨幺成为总首领,自称大圣天王,同时立钟相的小儿子子仪为太子。 

宋高宗得知钟相死后,又冒出个杨幺来,而且声势更大,就撤了李纲的职,改派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和荆南制置使王燮,率军镇压,但均遭失败。无奈之下,宋高宗只得派魏公张浚领兵出征。绍兴四年(1134),张浚偕都督岳飞一起统兵南下。 

因早闻杨幺军的厉害,张、岳对此次出兵能不能取胜,心中没有底。他们出了临安(杭州),进入严州境内,听说城南的宁顺庙很是灵验,就屯军水上,仅带少量随从,上岸拜谒,乞求相助。第二天,张、岳领兵杀向湖南。战场上,时常会出现一位老婆婆,有她出现的时候,水上就会刮起大风。张、岳就借助这股风势,放火攻入杨寨。经过激烈的战斗,终获全胜。张、岳认为,战场上时常出现的那位老婆婆,一定是严州城外宁顺庙中的倪婆,于是奏准高宗,对宁顺庙进行大规模的扩修。淳熙乙巳(1185),严州郡守陈公亮搜集了大量关于倪婆的事迹,写成一篇《记》,刻在庙中的石碑上。可惜的是,此碑早已不知去向。 

宁顺庙的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同治七年(1868),是由县绅陈元善等人发起的。一百多年后,宁顺庙终于没能保存下来,最后消失在一片竹林之中,只留下两棵苍老的樟树,一东一西地立于原庙的两边,作为庙基的标记。 

南峰塔东侧频临三江口,江边的几条山垄平行地伸向新安江。山垄上长满茅草,因而得名茅草垄。有位风水先生说,这里有穴好风水。此话传到城里的一个大商贾的耳朵里,他千方百计找到那位风水先生,花重金让风水先生帮他找到了那穴风水宝地。这位大商贾姓胡,叫胡述沛,祖籍绍兴东浦。他的叔叔叫胡书源,曾在文渊书院教书,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天,胡书源带着侄儿胡述沛来严州游学,想让侄儿长点学识。然而,胡述沛不是个做学问的料,他来到严州,很少跟叔叔去拜访当地的学者名流,而是喜欢到繁华的街上去游荡。晚上回到客栈,他跟叔叔说,他不想再做学问了,想在这里做生意。叔叔无奈,只得同意了。不久后,胡述沛真的来到严州城里,在太平桥边租下一间店铺,挂起“胡益茂”的招牌,做起了南北杂货生意。 

尽管胡述沛是个商人,但毕竟出生于书香之家,也算是个儒商吧。他把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运用到商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成为严州城里屈指可数的大商贾之一,他又把商号改为“胡广茂”。 

胡述沛死后,家人把他安葬在城南茅草垄,胡述沛是第一个入茅草垄坟地的胡家人。 

胡述沛有九个儿子,其中有个儿子叫胡容本,他没有走他父亲的弃儒经商之路,走的是胡家祖上的读书求仕之路。胡容本中举后,在江苏宿县任知县,后又转任睢宁知县。 

不久,太平天国兴起。胡容本估计,家乡严州已遭太平军的袭扰,就偷偷南下,准备把亲人接到睢宁去避难。可是,当他来到严州城外时,太平军攻城正烈。胡容本亲人没接到,只接到由亲人冒死送出城来的一个六岁的小孩。这人就是后来回到严州,并写下一本有关昆虫方面的科谱著作——《虫荟》的方旭。胡容本也因身心劳累而死于任上。后也归葬茅草垄。 

由于社会动荡,胡家日趋衰败。胡容本的孙子胡巽和又不肯入仕为官,而是重新回到祖上开设的“胡广茂”店中学做生意。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市场也逐渐开始恢复,“胡广茂”在胡巽和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起色。他们把“胡广茂”改成了“胡亨茂”,在南门码头设了分号。后因南门码头的生意特别好做,就将“胡亨茂南号”改为总店,太平桥反而成了分号。 

就在“胡亨茂”如日中天的时候,抗战暴发了。在日机的天天轰炸中,古城严州饱受蹂躏,城中市民天天逃难,“胡亨茂”亦迁到了乡下经营。终因人民生活困苦,购买力大不如前,生意越来越难做,“胡亨茂”歇业了。 

尽管“胡亨茂”歇业了,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胡亨茂”在严州城里的房产还是一进又一进,直到被一场大火焚毁之前,还有九个天井,里面可住上百号人。现胡氏老宅一样,南峰茅草垄上的胡家坟地也是远近少有。坟场前立有一座石坊,坊顶书有“祭神处”三个大字,坊后大大小小的坟不知有多少,其中比较大的有七个,全用茶园石砌成,坟前石人石马排列整齐。这些坟茔全毁于“文革”。(全文完) 

文 沈伟富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