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严州城北门外有座小巧玲珑的山,因其山色秀美而得名秀山,山上筑有一亭,名秀亭。山之东侧,凿有一井,因井中之水来自龙山,故名龙泉。
随着时代的变迁,龙泉早已不复存在,而现在的龙泉已经成了一个村的名字,其所辖范围,大致在乌龙山南麓的城(梅城)北、城东一带。
过去,人们常说,乌龙山有九十九座寺庙。寺是佛教建筑,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而今,乌龙山上的绝大多数寺庙都已倾圮,留存至今且最为有名的,当属玉泉寺了。
玉泉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玉泉寺所在的位置俗称石佛坳,因其地有块酷似佛像的奇石(俗称“息石”)而得名。寺旁有泉,冬夏不竭,故名玉泉寺。寺之四周,松林密布,环境清幽。站在寺门南望,但见山峦起伏,像是莲花开瓣,南北双塔高耸其间,犹如亭亭玉立之莲蓬。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云游至此,见山间的这块“息石”,就因形而勒成一尊佛像。之后,常有人前来烧香朝拜,据说能祛病消灾。
少康大师在州城内外不遗余力地弘扬净土佛法,石佛之名声也迅速地传播开来,乌龙山玉泉寺也成了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的弘法道场。
乌龙广济庙位于乌龙山脚,简称乌龙庙,内祀隐士邵仁祥。
邵仁详,字安国,唐贞观年间青溪(今淳安)清平乡谏平人。相传邵仁祥曾隐居乌龙山修习《道德经》,深得其奥妙。有一天,邵仁祥在城里遇到一位姓何的巫师在大庭广众之下虚言祸福,大施骗人之术,就用一根木头,挑着两块巨石,不声不响地来到何巫师跟前。邵仁祥放下担子,把那根木头插在地上,不一会儿,那根木头居然长出了枝叶。何巫师被惊得目瞪口呆,灰溜溜逃走了。
当时的建德县令周光敏是个深信巫师,不为民办实事的恶官,他反而认为邵仁祥的这种做法会祸害县民,就把邵仁祥抓了起来,乱棍打死了。
邵仁祥死后三日,周光敏白天坐在衙门的书斋里,忽然惊倒在地上,大呼三声:“处士来了,处士来了,处士来了。”随即死去。建德百姓本就痛恨周光敏的所作所为,他这一死,正合心意。同时觉得邵仁祥有灵异,于是在乌龙山麓为邵仁祥立庙以祀,俗称乌龙庙。
一百多年后,也就是到了后梁开平元年(907),邵仁祥被封为贞应王。又一百多年后的宋熙宁八年(1075),邵仁祥被封为仁安灵应王。
《水浒传》第九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传说宋江之所以能帮助朝廷打败方腊,是因为有乌龙神邵仁祥的帮助。所以,到了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朝廷为乌龙庙赐额“广济”,广济乌龙庙之称始于此。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也得乌龙神兵相助,从而朱元璋以少胜多,战胜了陈友谅,成为洪武皇帝。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封邵仁祥为乌龙山神,从此,邵仁祥成了严州的护境之神,民间则称之为“护境王”,历任严州、建德官员到任之后,都要首先去乌龙庙拜谒,祈求庇佑。
南宋淳熙年间,陆游出任严州知州。有一次,陆游游乌龙庙,写下了《严州乌龙广济庙碑》,他在碑记中说:“……严州乌龙山广济庙之神曰忠显仁安灵应昭惠王,旧碑以为唐贞观中人,姓邵氏,所记甚详。虽幽显殊隔,不可尽质,然神灵动人如罗池,变化不测如颍上,历数百年未尝少替。而朝廷之所褒显,吏民之所奉事,亦犹一日……”
邵仁祥成神之后,淳安邵氏以此为荣,大凡境内有邵氏居住的地方,都建有乌龙庙,如邵仁祥的故乡清平乡寻凤里、太平乡邵招建、合洋坦村邵姓立。这样的风俗越传越广,波及严州全境,甚至境外。就拿建德范围内来说吧,就有三都镇镇头村、杨村桥镇长宁村、李家镇长林村,航头镇乌龙村、寿昌镇童家村,以及新安江街道岭后铜官等地。
上世纪中叶,乌龙庙成了新安江电子管厂的一部分,电子管厂改制后,乌龙庙与厂房一起,被杂树荒草乃至蛛网掩没,只有庙旁的那个以庙为名的小山村还一直坚守在庙旁……
乌龙山为“一县之镇山也,高约三百余丈。”(旧志)其支脉众多,其中一支从城东北角一直伸入城内,它就像一道天然城墙,紧紧地把持着东大门,因山上自古有座钟楼,故名钟楼山,楼中悬铜钟一口,有专人看守,遇有紧急情况,即鸣钟警示。直到抗战时期,铜钟尚在,每当日机飞临,山上警钟长鸣,告诫城中人注意躲避。
(记者 沈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