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64718371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部门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为公权力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2020-11-02 15:18

陈某名下登记有一辆奥迪车,却还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周某参加工作六年,孤儿低保补助仍未停止;已经去世多年的叶某某,继续领取了退休金多达33万余元……这些都是建德市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监督发现的问题。

将权力数据化,管控动态化,亮权实时化,让公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将数据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对地区政治生态更加精准画像。公权力监督融入大数据语境,基层治理注入数据“活水”,在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建德市趟出一条大数据监督助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监督——变“大海捞针”为“精准打击”

综合分析近三年213件违纪违法案件和10768件信访举报件,在查实的案件中,34%与党员干部不正确行使基层公权力密切相关。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对象的大幅增加抛出现实问题——如何在管住大多数、及时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监督平台”应运而生。2019年12月,建德市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成立大数据监督实验室。

“我们利用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5套分析方法、295个规则模型、313个专利算法,针对优亲厚友、滥用职权、虚报冒领等10种腐败问题开展智慧监督。这些比对模型就像一张红外线探测网,只要触碰到任何一点都会引发报警。”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解释,“以前办案的线索主要来源于信访举报,并且处置过程中还需要公安、银行等职能单位协助、核实,一个案子往往要好几个月。现在,大数据监督进一步拓宽了问题线索来源,提高了发现‘隐形’问题的能力,缩短了问题核查时间,提高了办案质效。”

当年10月,大数据平台的一个投标单位分析结果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惕。“一年中标30次,这个企业不一般”,通过招投标模型分析显示,浙江鑫冉建设有限公司是建德市所有投标企业中中标次数最多的企业,高达253次,项目资金超9.2亿元,其中,2015年浙江鑫冉建设有限公司就中标高达30次,占了当年全市所有标的数量的14%。

如此反常的数据背后,很可能存在违法问题。最终,公安机关也确实查实了浙江鑫冉建设有限公司的违法问题,而浙江鑫冉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雄图也因犯串通投标罪、行贿罪以及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我们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将一个个看起来关联性不强的人、事、物信息碎片,‘缝补’成一个缜密的案件信息网。”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这个典型案件的办理,就是基于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围标共现模型分析、招标代理分析、业主单位分析、投标单位分析等9种分析算法,发现了隐藏在海量弱相关数据中指定的社会关联关系,从而提高了线索处置效率,变‘大海捞针’为‘精准打击’。”

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变点位式监督为全覆盖监督

6月份,洋溪街道友谊村书记金友昌获得群众点赞28次。在全市256个村的“清廉乡村智慧管家”微信平台上,村民可以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情况实时显示。“每名村干部每个月都有排名,村民可以根据我们的履职情况对村两委干部工作进行点赞、点差和评价。”金友昌表示,“这就倒逼我们要对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任,对每一个服务的对象负责任。”

事实上,村干部服务评议正是我市“清廉乡村智慧管家”“8+N”清单式亮权的其中一个模块。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在大数据监督的基础上,推进数字监察办公室、小微权力监管中心和“清廉乡村智慧管家”全覆盖,成功打造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监督监察“一网覆盖”、群众自治“一键联通”的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其中的智慧管家就是村民“家门口的纪委监委”,管住了小微权力的方方面面:“建房一件事”,可以看到村民申请建房的审批流程进度和依据;“补助去哪了”,明明白白记录着上级拨付的资金最终的流向;“我们是监理”,将村民关心的村级工程质量和进度“晒”在阳光下,随时接受村民来“找茬”……“一站式”监督的小平台俨然成了村民的“大管家”,一件件“家里事”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等待着村民来监督、评议。

在莲花镇戴家村,村级临时用工问题曾经是困扰村书记宋志红很久的一块“心病”。“根据实际情况,原先村里通常采用下半年集中支付的形式,结算临时务工费用。时间一长,很容易出错。”为了改变村里临时务工支付随意性过大、支付周期长、容易产生糊涂账的问题,莲花镇智慧管家推出了阳光务工模块,让全村人随时监督用工质量和费用发放。“现在我们采用周清月结的支付方式,村报账员每月根据系统统计情况,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费用支付。村民还能对工作进行打分,得分高的可以优先派工。村民看得清爽,村干部也没有了优亲厚友的包袱。” 宋志红说。

截至目前,我市借助大数据平台已发现部门单位和村社基层行权问题线索7865条,追缴资金438余万元,督促完善制度机制34项。这是建德市大数据监督交出的一份工作成绩单,也是大数据管住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优异答卷。

把监督关口前移一步——变“治已病”为“治未病”

2019年,建德市一起财务人员“蚁贪”案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建德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财务科原科长包某某,钻取财务监管漏洞,通过虚增人员方式累计贪污公款300余万元,2019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一名小科长,利用职权之便进行“蚂蚁搬家”式的腐败,而全过程竟然无人察觉。干部的失足往往都有前兆,能不能在尽早的时候足够敏感、及时介入,考验着监管能力,也影响着干部是“小贪”还是“大贪”,是不是还能悬崖勒马。

对干部的监督,是一种保护。如同治病救人,主动、提前,才能用最低成本换来最好成效。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其实就是防微杜渐,就是事前、事中把控而不是事后补救。

我市坚持治未病理念,着力开发新系统、新模块,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问题预警,如开发财务监管模块,对财务人员套取资金、虚构人员发放工资等问题提前预警。而杨村桥镇数字监察办公室大屏上,直观展示了该镇13个村(社区)的政治生态热力地图。“如果显示为绿色,说明该村政治生态为优;如果显示为红色,那我们就需要及时介入。”该镇纪委书记华爱民表示,镇纪委、数字监察办公室可以根据平台每月统计绘制的政治生态地图,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的村干部进行培训、谈话、教育等工作。

从问题反映中主动寻找监管盲点,用智能分析深入发现治理痛点,在全面整改中彻底堵住管理难点,我市运用智慧监督助推基层治理的成效已然显现。

(来源:建德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 陈海燕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