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霞”姑娘们“红”了60年——写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之际
“你们是谁?”初到浙江温州市洞头区的人们,总是对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姑娘感到好奇。
“我们是女民兵,是‘海霞’。”1960年6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前身——北沙女子民兵连在洞头成立。一群不恋都市恋海岛的姑娘守岛戍边、建设家园的故事,后来被演绎成电影《海霞》,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从此,“海霞”就成了这群姑娘共同的名字。
海风吹过半个多世纪,“海霞”姑娘们如同一道亮丽的霞光,依旧闪耀在洞头的每个角落,为服务国防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和谐稳定作出了新贡献。
那么,这群“海霞”姑娘们,靠什么“红”了60年?
这里需要这样一支队伍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特殊时期,“海霞”也迎来了特殊的使命。
凌晨3点半起床,4点半到达集合点,5点准时上岗……2020年春节期间,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80后连长陈盈盈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执勤任务。“疫情就是命令,连队主动请缨,先后进入50余个村居社区宣传摸排、劝导引导,每天持续工作16个小时以上。”陈盈盈说,这项特殊任务虽然辛苦,但姑娘们都觉得很光荣,因为这里需要这样一支队伍。
从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伊始,这种光荣感与使命感便贯穿始终——
“不论什么年代,作为一名‘海霞’,能做的事情一定就要去做,要多做好事。”今年已经84岁的首任连长汪月霞这样说:
“我们的信念就是要爱连队、守家乡、敢担当。”首任指导员陈玉兰和队友们为了守护海岛,打破当时女子不能下海游泳的习俗,掌握了在海中“劈波斩浪”的技能;
“‘海霞’的任务就是守住岛,守住岛也就是守住家、守住国。”现任指导员杨燕辉一遍遍地为新入队的队员讲述“海霞”的使命。
如今的女子民兵连,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本岛1小时以内全员全装到达指定位置;具备近海救护能力,能开展海上搜寻、精确打捞、医疗急救等任务;具备应急处突能力,防汛抗台、森林灭火、特种救援能够随时拉得出、顶得上。
近10年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进行50余次抗台抢险等应急驰援,被誉为“洞头区最好用的应急指挥拳头力量”,群众更是纷纷点赞“女子民兵连大有作为”。
2019年,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洞头灾情严重,接到上级抢险救灾的命令后,“海霞”义无反顾,全员出动进入10个社区村居,转移疏散群众1000多人。
这些年,连队专门成立60万元的海霞扶贫帮困基金,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连队还主动融入洞头区治安应急机动和预备力量,广泛参与安全宣传、维稳处突、治安巡逻等平安海岛创建活动。
近10年来,女子民兵连先后出动5000余人次协助公安在街道、村居开展夜间治安巡逻,和边防武警一起出海巡查百余次,被誉为“海岛女卫士”。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在洞头,“海霞”是一个传奇。许多人听着“海霞”的故事长大,“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更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海霞’就像一块磁石,不断吸引着新海霞们加入连队。”陈盈盈说,连队里“母女双双当海霞”“姐妹并肩当海霞”的例子不胜枚举。特战排女民兵陈雪的奶奶是连队第一代女民兵,人虽出队、心在“海霞”,不仅自己参加海霞志愿者队伍,还先后将两个女儿和两个孙女都送到女子民兵连,“三代五人”守岛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在第一代“海霞”心中,当民兵除了战备需要,更源于一份强烈的家国情怀。60年过去了,洞头已从一座普通渔岛变身为美丽的“海上花园”,海霞精神也变身一张名片、一个品牌,闪耀在海岛发展的每一段历程、每一个角落——
行走在洞头的大街小巷,会发现以“海霞”命名、与“海霞”有关的公园、学校、纪念馆、村居随处可见。走进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馆内陈列的85枚奖章、120张奖状、125面锦旗和200多本荣誉证书,向来往游客诉说着这支队伍与这座海岛的动人故事。
历经岁月洗礼,海霞精神如同一面旗、一团火、一盏灯,辐射感召着更多洞头人。
“海霞妈妈”志愿者服务总队、海霞女子电力服务队、海霞顺风车联盟、海霞女子散文社、红十字海霞应急救援队……越来越多的洞头人以“海霞”的名义上孤岛、走渔村、进企业、到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海霞”的内涵。
2019年12月,海霞学院挂牌成立。女子民兵连骨干排队员成了海霞学院的教官和红色讲解员,将“海霞”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以‘爱岛尚武、励志奉献’为内核的海霞精神,是一股能激发新老洞头人爱岛爱岗爱国、为家乡奋斗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洞头宝贵的精神财富。”洞头区委书记王蛟虎如是概括。
“‘海霞’是一股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是洞头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林霞说,正是凭着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洞头从孤岛变半岛,从海岛变城市,从渔村变成了“海上花园”。
(本报记者 方曲韵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