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建德新闻网
0571-64718371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重要新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东海守前哨 海霞别样红,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初心接力60年
2020-06-22 19:09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世纪70年代,一部电影《海霞》让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从此,这支女子民兵连有了更响亮更亲切的名字——“海霞”,这一叫便是几十年。

如今的海霞姑娘,已成为助力洞头打造“海上花园”的生力军,也是洞头家喻户晓的明星,海岛的一张“金名片”。自1960年成立至今,洞头女子民兵连经历风雨60载,如今,这份海霞精神是否依旧?再次踏上百岛洞头,记者走进“海霞”之间,寻找初心答案。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海霞女民兵进行花枪训练。宋芳龙 摄)

坚守初心,老一辈铸就“海霞之魂”

“高山下哟悬崖旁,风卷大海起波浪,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啊练刀枪……”初见汪月霞时,年届古稀的她哼唱起歌谣,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每每听到这首歌,过去的画面总是历历在目。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之初。资料图片)

今年84岁的汪月霞是地道的洞头渔民,也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首任连长。上世纪50年代,温州沿海频受骚扰,洞头成了重要的东海海防前线,汪月霞自发组织岛上的渔家姑娘,与战士肩并肩保卫家园。

汪月霞说,那时战士冲锋在前,姑娘们就在后方保障。有次听说在虎头屿孤岛打坑道的部队战士已经断水好几天,她二话不说,带领几个女民兵驾着小船,冒着海上七级大风和暴雨为荒岛上的战士送去淡水。浪大船摇,为了淡水不被打翻,女民兵们硬是靠身体趴在水桶上撑了几个小时。

在那个特殊年代,烧饭送水、护理伤员、站岗放哨,姑娘们可谓样样在行。不仅如此,汪月霞还带领大家学习枪法,参与军事训练。“那个时候大家拼得很咧!林静叶才20出头,身子单薄,打枪被机枪反弹力震到牙龈出血;许玉莲怀有身孕还坚持射击训练……”提到战友,汪月霞像是数如家珍,湿了眼眶。

不仅保家卫国,那时的“海霞”还积极参与地方生产,“1958年,我们10个妇女组建‘十姐妹’班,出海捕墨鱼、捞海蜇、钓螃蟹,搞起了渔业生产,干得红红火火。”汪月霞笑着回忆道,1960年,国防部以毛主席名义授予“海霞”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汪月霞说,这也成为她们精武打赢的强大动力。

如今,每次连队新兵入列,汪月霞都会来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为姑娘们讲述队伍的光荣历史。在她眼里,“爱岛尚武 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就是“海霞”的初心。

技术武装,新时代打磨“海霞之剑”

听着海霞故事长大,土生土长的洞头姑娘陈盈盈也成了一名“海霞”。“奶奶曾是女子民兵连的文艺宣传员,海霞故事从小听到大,‘海霞情’在每一个洞头人的血脉里。”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新“海霞”们。彭洪霞 摄)

回忆当初,陈盈盈告诉记者,自己17岁那年正值女子民兵连征召,“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要发扬‘爱岛尚武,励志奉献’海霞精神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毫无犹豫之下,陈盈盈报了名。自2001年入队以来,如今已是连长的她一干就是19年,“海霞情、海岛情、海防情,‘海霞’在更迭,但海霞精神却没有变。”

新时代的“海霞”啥模样?面对记者提问,陈盈盈向记者讲述起一段难忘经历:有次外出开会,长相秀气的陈盈盈被误认成文艺兵,“得知我来自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对方惊讶的表情我仍记忆犹新。”陈盈盈苦笑道,原来,别人印象里的“海霞”竟停留在皮肤黝黑、身材壮硕、穿着土气的农村妇女形象上,这让她大为失落。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陈盈盈,也让她开始思考,现在的“海霞”要有新时代女性的模样。

为了改变别人对“海霞”的刻板印象,她要求连队姑娘们学着化淡妆,训练结束后敷面膜,“我想让大家明白,新时代的‘海霞’不仅爱武装,也爱红装。”眼前的“海霞”,让曾经带有刻板印象的人眼前一亮。

虽爱红装,可面对武装“海霞”依然毫不含糊。在她的带领下,姑娘们已不再满足于打靶射击、擒拿格斗等训练科目,陈盈盈时常邀请军地专家来队里讲解数字通信、GPS卫星定位等信息化知识,向女民兵传授电台波道和参数设置等操作要领,雷达通信、心理战课堂上都有她们的身影。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海霞女民兵参与海上救援。资料图片)

除了日常军事训练,“海霞”们还纷纷考取A3驾驶证、摩托艇证、船员四小证等,“战时海上应急支援保障队伍和海防应急分队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要让今天的‘海霞’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陈盈盈说,爱岛尚武的海霞精神不能丢,“海霞”更要与时俱进。

传承接力,年轻人传递“海霞之爱”

“海霞”还需要存在吗?民兵还有作用吗?时过境迁,面对如此质疑,陈盈盈说她的心里早有答案。自豪地指向远处训练的姑娘们,陈盈盈说道:“她们就是答案,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海霞精神的延续。”

顺着陈盈盈所指方向,只见烈日下的海霞营地里,几十名女民兵正在练习匕首操,汗水不时从她们秀气的脸庞上滑落。

休息间隙,记者与95后的女民兵刘琴话起家常,她有些腼腆地告诉记者,与洞头的“海霞”姑娘们不同,她是来自江西的“新洞头人”,是来到这里工作后才逐渐认识了“海霞”。“虽然没有从小耳濡目染,但‘海霞’在洞头家喻户晓,听多了我也心生向往。”

2018年洞头区民兵整组编兵,刘琴终于圆梦如愿成为“海霞”一员,从那时起,她说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无论走到哪,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海霞’,我不能给丢了‘海霞’的脸。”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时,在洞头,女子民兵连主动请缨,先后走进50余个村居社区宣传执勤,每天持续工作16小时以上,“危险也得有人上,因为我们是海霞。”一旁的副指导员曾秀红说。

那时,滞留在老家江西的刘琴也没闲着,她主动加入到当地的防疫志愿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海霞精神,勤恳热心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听到乡亲们称赞我,虽然不在洞头,但我觉得我把海霞精神带到了家乡。”刘琴笑道。

“海霞”虽光荣,但其中的辛苦自是不言而喻,指着自己的膝盖,刘琴告诉记者,去年台风天救灾时落下了病根,“执行任务时不小心磕碰到,导致膝盖积液,现在一受风就会酸痛。”即便如此,刘琴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前辈们从不会抱怨,面对任何训练都很认真。”刘琴说,相比之下,年轻的“海霞”姑娘还差得太多。

交谈间,刘琴给人留下了坚强干练的印象,问她会不会想家?,这个眼神坚定的姑娘,眼里却泛起了泪花,“虽然想家,但我是一名‘海霞’,我有义务把海霞精神延续下去,相信父母也会为我自豪。”

提起海霞精神,刘琴说,其实“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本质从未改变,精神在一代代“海霞”身上得以传承延续。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海霞女民兵进行花枪训练。宋芳龙 摄)

如今,海霞党团员志愿服务队、禁毒宣传队、义务消防队……在洞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海霞”,她们发挥特长,为洞头建设“海上花园”奉献着青春。海岛之外,更是有许多新老“海霞”,把励志、奉献的精神带出海岛,让一段段“海霞”佳话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原标题:东海守前哨 海霞别样红,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初心接力60年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