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里有我的学生” 24岁温州女孩留意大利上网课教汉语
今天的主人公叫蔡思思,今年24岁,温州苍南人,正在意大利米兰执行外派教学任务。海外疫情爆发以来,她的家人每天实行“电话轰炸”模式,让她尽快回国,均被她“无情”拒绝。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蔡思思的海外抗疫故事。
“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你们不用担心。”在意大利米兰,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报平安。
出国前,我是温州大学欧洲华文教育研究所的科研秘书。本着对华教工作的热爱,去年9月,我离开家乡,远赴意大利米兰开启为期一年的汉语支教生涯。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身份站在异国他乡讲台上,出发前,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完成使命,不辜负祖国的信任。
蔡思思跟中文学校孩子在一起
当米兰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的时候,我的家人开始每天打电话劝我申请回国,到现在都没有放弃。经过再三考虑,我拒绝了他们的提议,并给他们写去长长的信:“不是不想回家,外派工作是一份责任,必须有始有终,要对这里的孩子负责,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也能继续学习……”
动员孩子用画笔传递爱
对我来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国内疫情爆发时,我不禁为远在祖国的家人感到担心,可只身在异国的我,除了担心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米兰华侨中文学校陈小微校长的带领下,加入意大利驰援武汉、温州的志愿者行列中,协助陈校长调配医用物资以及物资的采购及捐赠。按照运输规定,我不分昼夜整理物资,把口罩一个一个拆分打包,填写报送海关材料,收集善款统计捐款明细,为祖国打赢抗疫攻坚战尽绵薄之力。
蔡思思给意大利孩子上汉语课
期间,我还组织任教的意大利BETLEM学校三、四、五年级学生上疫情知识普及课,给孩子们观看中国抗疫纪录片。那几节课上,我很好地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了解预防措施,并动员孩子们用画笔给远在中国的小伙伴传递爱。
意大利孩子用画笔描绘出对中国的祝愿
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们早早准备好彩色笔,认真地画着,他们还问我“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中文怎么写,有的孩子还细心地标注上意大利文。他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对中国诚挚的祝愿。
家长当起助教
随着海外疫情蔓延,2月下旬,我任教的米兰华侨中文学校和BETLEM学校相继停课。
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指导下,为保证孩子们不因疫情影响学习进度,我也坚持在家上网课,每周能跟孩子们云见面,这让我的抗疫生活有了一丝动力和安慰。
蔡思思在意大利的学生
每每看到屏幕上出现熟悉的面孔,听到他们贴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总是涌上一股暖流,也怀念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中文教室和与孩子们在学校上中文课的日子。
我在华校主要负责低年级的课程,孩子年龄普遍较小,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家也能学到知识,我绞尽脑汁,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还找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视频。
中文学校的家长为孩子手写练习卷
本以为孩子小,会较难适应网课的教学,可在这期间,难能可贵的是来自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上课时家长们主动陪同在孩子身边,下课后积极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由于特殊时期不能出门打印材料,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手写练习卷、手抄练习本,在家长的身上我也看到华侨华人刻苦的精神,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孩子学习中文的重视。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者,非为既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这次疫情,是危机,也是我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言传身教给学生的契机。
屏幕前“守望相助”
居家抗疫的特殊时期,也少不了来自温州大学领导的贴心问候,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意大利语课程,学习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在屏幕前“守望相助”,一起学习,分享日常,互相鼓励。
蔡思思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意大利语
国内的家人、同事、朋友每日询问我的安全健康状态,及时提醒我做好预防和心理建设,又让我多了一份感动与安心。疫情当前,病毒虽然可怕,但乐观和信心不能缺失。我也相信,积极面对,定能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在外派教师群里,我们还收到一封来自温州市侨办的家书,家书中句句问候,谆谆叮嘱,我们都铭记在心。疫情爆发两月之久,感受身边几位外派老师的状态,从焦虑到稳定,从害怕到勇敢,都不忘关注着意大利和祖国,做到居家隔离不添乱,高度自律自觉。和家人、好友云经历了上半场的国内疫情爆发,再到下半场自己留守米兰的海外抗疫,感觉这一切都好不真实,但与身居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已是“远在天堂”。
鼓励学生宅家进行绘画创作
等到疫情结束,希望会有更多的意大利人民去武汉看看樱花,到北京爬爬长城,到温州吃吃鸭舌;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民来意大利看世界“第一花房”,逛威尼斯,品尝披萨和意大利面。
作为外派教师的我们,也会坚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线,在完成汉语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这场战“疫”早日取得胜利增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