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医生、10辆负压救护车、12名专职司机,24小时待命,随时出发。
为抗击升级的疫情,1月26日,杭州市急救中心正式组建了一支转运专班队伍,专门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为患者打通生命通道。非常时期,这些“救火队员”们吃住都在单位,与中心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奋战一线,不眠不休地与病毒做斗争。
王明佳是这支转运队伍中的一员,爱人张蓓也是120急救医生。
“我们是大学同学,2016年8月毕业后一起从黑龙江来杭工作,我们队里4位男医生都是92年生的,同一年入职。”1月26日,王明佳正式加入转运队,进入专班第一天,他分别将三位确诊及疑似患者从浙大一院庆春院区转送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平时哪怕轮到备班,因为24小时待命,他怕占用时间,也很少给爱人打电话。
在转运车上,除去评估和沟通,他会找些轻松的话题和疑似患者聊聊,放松对方的心情,“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被确诊或是列为疑似患者时,会恐慌、焦虑和不解,我也感同身受,只能尽力帮助、安慰他们。”
转送中,有位30多岁的女性疑似患者,一上车就被“全副武装”的医生和司机吓了一跳,连连抱怨车子不干净,自己只戴着口罩,会被传染。王明佳赶紧安慰她,穿防护服是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而且救护车每天都会消毒。
非常时期坚守岗位,说不害怕和担心是假的。市急救中心这支转运队,每天承担30多趟转运任务,王明佳的爱人张蓓,就是最早一批参与转运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医生。她从年三十早上5点接班,一直到年初一早上8点才下班,两夫妻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1月27日至今还没能见上一面。
“我们都学医,但对这种病毒还不太了解,一开始有些担心,后来就慢慢适应了。身上的防护服是一体的,有时转运任务间隔时间比较近,需要连续穿着三四个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上洗手间,加上防护用具比较紧张,我们能不脱就不脱了。”王明佳说,在值班室待命时,他会看看手机,关注疫情,了解病毒,想一想如何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我和爱人去年领了证,还没时间办婚礼,今年过年没回去,对家人有些愧疚。好在父母很理解我们,叮嘱我们多注意安全和防护,我们在一线也干得安心。”王明佳说,等到疫情过去,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和爱人一起吃顿饭。
昨天中午,忙了几天几夜的市急救中心主任张军根,打算和同事们抽空去慰问在杭转运专班队员的家属们。说起这些一线工作者,他感叹,“一个个都是干劲十足,主动冲在前头,吃住都在单位,贡献很大,特别不易。”
早在疫情启动时,市急救中心就开启转运任务,先由党员干部先锋队上阵。随着疫情发展和研判,中心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将人员进一步固定,在1月26日专门成立了一支转运队伍。现有12名专职司机、4名医生、10辆负压救护车,专职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
“队员们都是自愿加入,吃住在单位,这么多天没有回过家。有的老家在外地的司机原本休假到年初五,看到疫情严重,只休息一两天就主动要求回来上班。”张军根主任说,4位医生、12名司机实行倒班制,弹性排班,24小时待命。日常转运主要由司机负责,遇到重症或特殊患者,会派出急救医生护送。
这段时间,根据集中收治、集中治疗的要求,市急救中心的转运队伍主要转运确诊和疑似两类患者,“各区留观点、居家观察者,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按照相关流程我们会马上派车过去,将他们接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和市西溪医院,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集中收治”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为防止交叉感染,市急救中心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消杀中心,成立了专职消杀队伍,对车辆、人员进行专业消杀,保护急救医护的安全。
张军根主任也请市民放心,设立专职的转运队伍后,原有急救点的日常急救力量没有削弱,疫情转送车辆专车专用,日常急救车辆不参与新冠肺炎相关病例的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