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6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金亮 周文 马思远 王西 林晨 海宁台 舟山台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坚持发挥人文优势,从加快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努力建设文化浙江,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浙江精神”不断弘扬。
几天前,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上,来自杭州歌剧舞剧院访阿艺术团,上演的精彩节目,博得现场观众如雷般的掌声。过去两年多,团员们已先后到访四大洲,向20多万全球观众送上独具韵味的浙江文化。
站上世界舞台的这份文化自信,来自浙江不断增强的文化软实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浙江曾面临文化发展滞后、基础薄弱的困境。70年代末,全省仅10家电影院。今年59岁的徐九斤,是海宁第一代农村电影放映员,他至今记得,那时候他要挑着四五百斤的放映设备,步行几十里路去给村民们放电影,一个村要等上两三个月,才会轮到一场。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文化站建设、率先培育文化市场,同时,大力发掘越剧、婺剧、松阳高腔等优秀传统文化,1982年,浙江海选越剧新秀远赴香港连演15场,从此,“小百花”越剧团名扬海内外。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这是“八八战略”指明的方向。进入新世纪,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
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相继申遗成功;浙江大学、浙江美术馆、浙江音乐学院等一批文化地标蜚声海外;作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文化产业风声水起,相继诞生中国演艺第一股、中国电影第一股、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去年六月,之江文化产业带落子钱塘江畔,将全力打造11个特色文化产业团组。
如今在浙江,文化礼堂是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从2013年起,浙江连续6年将农村文化礼堂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累计建成13000多家,覆盖80%以上农村人口;在城市,一个个社区文化家园正拔地而起,让各地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乐在其中。
文化阵地成风化人。如今的浙江大地,“最美现象”变盆景为风景,遍地绽放,各行各业“最美浙江人”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面向未来,浙江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在建设文化浙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特稿(七) 凝神聚力铸自信 文化力量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