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好,小岛】东海枸杞岛:壮丽“海上牧场” 致富“黑色宝石”
央广网
这是无人机航拍的枸杞岛海上牧场(记者魏炜 摄)
央广网嵊泗8月7日消息(记者王权 李佳 魏炜 傅炜如 杨光)东海之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鳞次栉比的渔船靠岸停泊,乘风破浪的万吨巨轮驶向远洋。蔚蓝壮阔的海洋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星罗棋布的小岛就是海洋中的串串明珠。初夏,我们从舟山沈家门码头出发,来到有“东方希腊”之称的枸杞岛。
枸杞岛“海上牧场”船只穿梭往来收割贻贝(记者魏炜 摄)
枸杞岛,是嵊泗列岛最东边的海岛之一,因岛上生长的野生枸杞而得名。枸杞岛和相邻的嵊山岛等岛屿构成马鞍列岛,是中国东海最东端有人居住的岛屿。
远近闻名的“贻贝之乡”
初入枸杞岛,沿着码头的环岛公路行走,渔船忽远忽近的马达声,吹着略带咸腥的海风,色彩斑斓的特色民宿,展现着海岛渔村特有的魅力。枸杞岛周围的海域素有“海上牧场”之称,是“中国贻贝”的主产地。
枸杞岛贻贝养殖户在码头收贻贝(记者魏炜 摄)
枸杞岛最西边的干斜村,从高处往下看,让人心潮澎湃:蔚蓝壮阔的海面上,洒满一列列白色的“繁星”,在海风的吹拂下,随着波浪起舞,就像辽阔草原上散布的羊群,像一幅壮观的“海上牧场”图。这些白色浮标下,养殖着贻贝(当地俗称“淡菜”),因外壳乌黑锃亮,有“海中黑宝石”之称。
来到码头,渔家汉子熟练驾着船,将刚刚收割的贻贝靠岸,吊装上岸、清洗、遴选、蒸煮……,一派繁忙景象;在码头的另一边,渔嫂灵巧的双手,正将贻贝幼苗附上绳索,开始新一轮的入水保苗的准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勤劳简朴的枸杞岛民,很早就发现贻贝的价值,早年通过人工采挖野生贻贝,向大海艰难的“讨生活”。1958年,枸杞乡石浦村徐金福等人,通过野生贻贝在绳索上人工附苗养殖取得成功,枸杞岛人工贻贝养殖开始大面积推广。
两条满载贻贝的渔船靠岸,养殖户正忙着将刚收割的贻贝吊装上岸(记者魏炜 摄)
2001年,枸杞乡被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浙江省贻贝之乡”,2002年通过“省级万亩贻贝养殖示范园区”的评审。目前,全乡贻贝养殖面积达1.53万亩,2019年1-5月,产量达1.17万吨,产值3800万元,同比增长51.58%。
“你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合作社养殖的贻贝,面积足足有7000多亩!”面色黝黑,体态壮实的干斜村村委会主任金友定指着宽阔的海面自豪地说。
从养家糊口到家家富足
枸杞岛上的枸杞乡,共有5个渔村,常住人口8159人。以前,这座远离大陆的海岛,祖祖辈辈靠渔业捕捞这唯一收入来源养家糊口。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出海捕捞越走越远,风险也越来越大。
海边的渔船密集停在贻贝养殖区(记者魏炜 摄)
为了寻找出路,摆脱贫困,枸杞岛人尝试过养殖海带、紫菜、鲍鱼等,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穷,年少时跟着父亲出海打渔,风险高还没钱赚,我下定决心上岸,先开店,后搞贻贝养殖,一步一步发展起来。”金友定因为学习刻苦,勤奋肯干,逐渐成为岛上的养殖大户。在金友定的带领下,干斜村群众都搞起了贻贝养殖,口袋逐渐鼓了起来。
2008年,渔业育苗专家倪梦麟领带技术团队攻关,在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上获得突破。厚壳贻贝相较于传统的紫贻贝,口感更好,肉质更肥,深受市场追捧。这项技术的成功和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枸杞岛养殖户尝到了甜头。
养殖户展示刚从海水中打捞上来的一串贻贝(记者魏炜 摄)
“养殖厚壳贻贝,在村里我是最早一批,因为苗种贵,许多村民都将信将疑,怕亏本。但几年下来,真金白银让村民动心了。”先富起来的金友定决定创办金盟海水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把贻贝产业发展壮大起来。金友定说:“我富裕了,大家穷,这样不好,只有村里的人都富了,才是好事情。”目前,全村100多户养殖户都加入了合作社,一起抱团致富。
“刚开始养的紫贻贝,价格便宜,没利润,卖不出去都扔掉了。养多少也没计划,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在热火朝天的贻贝收割加工码头上,村民任明国对记者说。“后来加入合作社,搞起厚壳贻贝养殖,合作社统一采购养殖材料,降低成本,统一销售,抱团开发市场,销售不用愁了,价钱卖的比紫贻贝高出5到6倍,收入也跟着翻了好几倍咧!”任明国难掩心头的喜悦。
“我们在东海上的位置好,海水质量好,潮水来回转,藻类丰富,厚壳贻贝就靠藻类自然生长,口感超过野生贻贝。”干斜村养殖户张桥自豪地说,“刚开始只有10多亩,销路好了,现在面积增加到50亩。”
养殖户在码头收割贻贝(记者魏炜 摄)
伴随自动化设备的逐步引进,清洗、蒸煮、冷冻入库等工序由机器替代人工,枸杞岛的养殖户走上了“效益养殖”之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肥美的枸杞岛贻贝逐渐受到国外市场青睐,贻贝走出了国门。
现在,枸杞岛贻贝拥有鲜销、半壳、全壳等速冻贻贝系列产品,以及贻贝精深加工产品,加工后的贻贝保质期能达到2年。产品远销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真正成了蓝海中的“黑宝石”。
海水中白色浮标星星点点,每个浮标下就生长了一串贻贝(记者魏炜 摄)
“如今,参与合作社的养殖户户均年收入,由原来5至6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0至40万元,最高的几户,都超过百万元啦!今年,如果不发生自然灾害的话,预计户均收入肯定超过40万。”金友定充满信心地说。
控制野蛮生长 倡导永续利用
“枸杞岛贻贝的产量占嵊泗全县产量的比重很高,大约有60-70%,今年预计收割6-7万吨厚壳贻贝,产值4亿元。”说起贻贝养殖的规模和产量,嵊泗县水产养殖中心主任范培军既欣喜又忧虑。
这是枸杞岛干斜村海上牧场夜景(记者魏炜 摄)
贻贝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的收入年年增长,但脆弱的海洋和海岛生态环境却无法承载更多无节制的人为利用。为合理利用海洋生态资源,促进整个贻贝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枸杞岛陆续采取措施,整治部分养殖户无序化养殖,控制养殖区域进一步扩大。同时,首次推出“贻贝伏休”期,从2019年4月15日到6月30日禁止养殖户采捕。
站在枸杞岛制高点眺望壮观的“海上牧场”(记者魏炜 摄)
人工养殖的海产品,为啥要控制面积?听说过渔业“伏季休渔”,贻贝养殖为啥也要伏休?
范培军解释说,一是养殖区域越大,海水流速就会变缓,导致饵料供应不足,贻贝就长不好。所以控制贻贝的养殖面积,是为了循环利用好现有养殖环境,达到产出效益最大化,保证贻贝品质。二是每年3到5月份,贻贝还很瘦,壳大肉小,还是长个头的季节。“贻贝伏休”给贻贝生长留出了时间。三是从提升市场的需求度考虑,“贻贝伏休”可以让贻贝的生产量和市场需求量保持供求平衡,养殖户的利益更有保障。
贻贝的质量好了,价格也逐年往上涨。今年的贻贝非常肥壮,范培军估计,去年厚壳贻贝3.2元一斤,今年应该可以卖到3.5元一斤。
这是枸杞岛干斜村“海上牧场”全景(记者魏炜 摄)
放眼辽阔的海疆,枸杞岛如枸杞般红红火火的日子,正是我国成千上万个岛屿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加速转变,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初夏时节,贻贝收割进入一年中的高峰期,船只在大海上忙碌穿梭,一船又一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