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第一小学坐落在艾溪河畔。一直以来,该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学校文化长廊。今年暑假,寿昌一小新建了德美广场、AI智能工作坊和非遗文化展示厅,并在秋季开学后正式投入使用。
德美广场用“溯源”来体现学校的“寻根”文化,以水池为终点,活水以山川为起点,故广场末端做山脉造型构筑物,亦能提升空间探索趣味。后段步道为惜时主题,绿植草坪中散落刻有十二时辰的立方体,提醒学生休憩时莫贪图玩乐,珍惜时间。
AI智能工作坊是一个教学生们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的地方。这里摆满了乐高机器人教具,学校以社团课的形式展开教学。乐高机器人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学生可以把机器人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组合,通过交互式语言VJC来驱动各模块。上课时,老师给出主题,由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搭建,教师指导编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机械结构、编程知识、逻辑思维以及提升各种综合能力。此外,老师还在乐高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军事、医学、教育等相关内容。例如,在学习制作小车走直线项目中,会使用到灰度传感器,通过灰度传感器检测到不同颜色从而让小车在贴了胶线的区域里面运行。这时,就有一个同学就问老师,家里奶奶身体不好,坐轮椅的时候没看到有一个小小的台阶,不小心摔下去了,能不能用这个传感器检测到台阶就不让轮椅继续前行呢?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通过编程设置让小车检测不到颜色(也就是半空中)就转弯,制作完成了不会坠落的小车。虽然,这个功能目前只能够在乐高机器人上实现,并不能在奶奶的轮椅上实现,但是学生这种关爱老人,关心身边的小事的行为必定会让他成长为一个优秀人,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主人翁精神。
在学校第二届科技节开幕式上,工作坊的学生们为前来观看的班级展示了社团课上自制的乐高机器人,同时解说其工作原理,有旋转木马、摩天轮、海盗船......瞧,这位学生正在解说旋转木马的工作原理:汽车的运转需要汽油,机器人的运转需要什么呢?“小白电机”,它虽然小但是可厉害了,可以给机器人提供动力呢。有了动力,旋转木马怎么才能旋转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控制器了,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的运行,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指挥木马旋转,但是这个时候控制器里面空空如也,需要小主人为他们编好程序,旋转木马可慢可快,可以顺时针转也可以逆时针转,想要怎么动就要看小主人怎么样为它进行设置了。设置好程序需要下载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再连接上旋转木马,就可以看到木马旋转起来了。
非遗文化展示厅里的面塑馆,是寿昌一小学生们大胆“捏”造的天地,对现在习惯了电子产品的孩子来说,面塑是个新奇的玩意儿。每周三下午,建德市杨坞面塑传承人彭志鸿老师来到面塑馆,带着学生们用有棉花般触感的超轻粘土“一印、二捏、三镶、四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和各类水果蔬菜就做好了。彭老师2017年荣获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他的作品《三国五虎上将》获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和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双年展铜奖。学生们做好的作品不需要烘烤,自然风干,完成后就可以放在馆内陈列架上进行展示。如今,面塑艺术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的重视,学校以面塑传统进校园为契机正积极申报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希望将非遗传承教育做好、做强。
(通讯员 吴芬芳)